第294章 因地制宜(8 / 12)
苏州,比如到苏州拙政园里参观,可以看到很多的摆设,它一般都是八椅四几,甚至更多是十六椅八几,就是每两个椅子之间,搁一个茶几,这样摆着,作为厅堂的一种庄重的摆放。我们一般看电视剧,看电影都能看到这种状态,显得非常庄重,这是我们清代太师椅的一个普遍的摆法。
晚清以后,椅子零碎就越来越多,到了民国以后,它就受西方的文化的影响,椅子的曲线就增加地比较多,我们的椅子,你注意看,清代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后来的曲线比较多。俗称“中山式”,孙中山的式样,受西方影响的,这种式样,这是民国的椅子。
元明之际太师椅的官椅概念非常重,就是给官员坐的椅子。到了清代以后,这种椅子逐渐走入民间的大户人家,普及性大大增强。
官帽椅,是中国椅具中最为舒展的椅具。官帽椅的名称也来自于宋朝,我们的椅子大部分宋朝就定型了。它是指搭脑两头伸出的地方,像宋代的官帽。我们欣赏宋代的人物画,都可以看到官帽旁边有两个大帽翅。官帽椅就取这个形象命名。这个官帽椅中,后来有很多变种,它还有一个俗名叫“四出头”,是指搭脑这两头,扶手两头,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
还有两出头,可能扶手两端不出头了,也可能是搭脑两端不出头了,这种都是特例,比较少。后来出现了四个位置都不出头的椅子,这四个地方都变得非常圆润,这种就叫南官帽椅。是不是南方先流行的,我们不做探究,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是由南方先流行起来的。但一般来说,南官帽椅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点。官帽椅和南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两种非常漂亮的椅具。
那么还有一种椅子还有意思,它的名字非常俗,今天叫玫瑰椅,玫瑰是一种花,叫玫瑰椅,很多时候,人们在探讨这名字怎么来的?我们的椅子,刚才说了圈椅很形象,官帽椅也很形象,这玫瑰椅就没形象了,玫瑰椅早期的形象,是靠背和扶手是齐平的,到了明代以后,就定型为这样,它是在所有的椅具中,最矮的一种椅具,一般情况下,它的靠背高度,不高于窗台,不挡光,搁在窗户跟前,临时坐一坐不挡光。玫瑰呢,这个词最早是指美玉,玉器,我们将来讲玉器的时候可能要讲到这些,那么后来才只是一个花名。
玫瑰椅的来历怎么来的呢?有人推测这个椅子,也是南方开始流行,尺寸比较小,南方人管这种小椅子,叫鬼子椅,南方人管小一点的东西,都叫鬼子,是昵称,并不是有歧视。你比如说我们过去红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