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单色釉之王(9 / 11)
了,镶上了一个铜圈。“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想让口变得结实一点儿,只好用铜包上。乾隆皇帝对一个破瓶子还这样珍惜,你想想后来的人,当然更希望得到汝窑了。至今这个瓶子还在台北故宫,镶着当年的铜圈。
还有一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一听就是姓氏,马上查查当时姓蔡的大官都有谁呢?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原来应该指蔡京,字写得漂亮。但因为他是奸臣,后来就把“蔡“换成蔡襄了。中国人有很强的好恶,你是一个坏人,就把你换下去。以蔡京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历史上确实有偶然发现的汝窑。英国有一个收藏家,在四十多年前逛英国的跳蚤市场,偶然发现一个汝窑,他就给买了,花了多少钱咱也不知道。但我估计没花多少钱,跳蚤市场买东西都是几个英镑的。97年,他把这件汝窑捐给英国的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藏品编号中是000号,第一号。
这是一个什么汝窑呢?盏托。宋代人喝茶非常讲究,不像我们今天拿着大茶杯咕咚咕咚一通喝。宋代人端茶盏的时候得有盏托,茶盏端着烫,被烫着时样子不雅,把茶盏搁在盏托上,端着非常雅。这种汝窑盏托全世界也只有两件,咱什么东西都是两件,都在英国。这件汝窑盏托的边上刻了三个字“寿成殿“,是宋代著名的宫殿,台北故宫里也有刻“寿成殿“款的定窑白瓷。
最早从中国流入欧洲的贵重之物中,陶瓷是主项。当时的欧洲贵族家里都有古董柜,要不然显得没文化,很土。在欧洲,怎么看你是不是贵族呢?不是房子大不大,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古董柜。这古董柜有个名字,叫“奇物柜“,就是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虎皮斑的贝壳,那时交通不发达,内陆见不着海里的东西,觉得新鲜,没见过,就搁在奇物柜里。欧洲人把中国陶瓷搁在里头。当时欧洲人没见过这么硬的陶瓷,不知道是怎么造出来的,有很多误解。其中有一种误解,认为瓷器本来是一种液体,埋在地里时间长了,就成了固体。还有人认为瓷器是用蚌壳、石灰和鸡蛋皮的碎末,研在一起做成的东西。这都是很无知的猜想。欧洲人认为中国的陶瓷是类似宝石的东西,所以跟其他一些很贵重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这是欧洲中世纪贵族之间很流行的一种陈设方式。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老太太很有心计,为了卖猫,搁一个名贵猫食盆,谁来了都不敢直说要买这盆,都说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