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茶道(5 / 12)
主先说他什么都不懂,是祖上传下来的两件瓷器。问题是这两件瓷器都是非常特别的东西一个辽代摩羯鱼壶,非常少见;另一个元代龙泉窑带褐斑的玉壶春瓶,更是罕见。两件东西的产地一北一南,中间还隔着好几百年。两件一级品凑在一个自称不懂的人手里,这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我第一个判断。后来我上去跟他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你知道这个玉壶春上的褐斑,在日本叫什么吗?“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这个褐斑在日本有个专业术语叫“飞青“,不搞到陶瓷专业的顶峰,根本不知道。他犹犹豫豫地跟我说“好像叫什么青。“他先说他不懂,但知道叫什么青,那么对我就有一个提示。他为什么说瞎话呢?证明他心里有鬼。
另外,这两件东西都太好了,他漫不经心拎来,卖的价钱非常便宜,我觉得很可疑。我们先从社会学角度判断,而不从鉴定的角度判断,就说明东西有问题。一般总说专业人员鉴定要排除所有干扰,以物论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复杂的社会情况以及身边的干扰,都要考虑进去。
耶律家族是契丹王族,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堂弟叫耶律羽之,是开国元勋。耶律羽之的墓葬在阿鲁科尔沁,非常边远的草原,考古队走了很多天才到达。“阿鲁科尔沁“,就是北方弓箭手的意思,一听就非常远。耶律羽之墓在1992年被盗掘,盗掘10天以后国家知道了,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里面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他文物这里不涉及,我们就讲瓷器。
耶律羽之是功臣,他下葬的等级非常高。耶律羽之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白釉穿带瓶,37公分高。穿带瓶做成这么大,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意义,它装满水,穿上绳子也背不动。那为什么还做成穿带瓶呢?因为辽代历史上使用金属器,穿带瓶就是模仿金属器的样子。另外,出土了皮囊壶,也叫马镫壶,形状像马镫,都是体型巨大的瓷器。耶律羽之墓的所在地叫罕庙苏木,“苏木“是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罕庙“就是大庙的意思。在历史上大庙香火很盛,在当地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地区偏远,我们上百年都是漠不关心,后来毁得也比较严重。庙里的经纸都被裁成一张一张的,当作乡政府的办公用纸了,一用好多年。办公用纸全是文物纸的背面,这在现在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辽代享国时间比较长,有二百多年。由于辽在中国历史上的消亡时间过长,所以今天对辽国的了解确实不多,有时碰到契丹文字也一筹莫展,能认得契丹文字的人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只好通过更多的文物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