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一色压万彩(5 / 16)
红跟青花创烧的时间和工艺都差不多,但青花从元代一直到今天700多年没有间断。釉里红烧造当中,它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很多时期它是不烧造的。所以我们对釉里红的了解就不够深。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它与青花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我们仔细去研究它的时候,它可能略早一点。它的废品率大大地要高于青花,这就是为什么它少的原因。
釉里红,它在元代的时候不能说它完全成熟,所以在历代的出土当中,釉里红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比如,我们建国以后,比较重要的一次出土就是元代的高安的出土里,釉里红只有几件。建国以来,釉里红的出土就是元代的釉里红的出土都是非常少的。
首先解释一下釉里红的成因,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瓷器是在某一种气氛中烧成的。气氛一般来说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就是“还原“。简单地说,炉子开着火门,让它有充分的氧气进去,这就叫“氧化“。“还原“就是闷着火,过去北方话就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简单地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它是以铜为呈色剂,那么气温稍微高上点儿,它就会失败,立刻就失败。如果温度低了一点儿,它也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变成黑的,非常不好看;如果温度一高,它就烧飞了,颜色就没了。这个温度之间允许的差额是多大呢?大约只有0度。我们听着0度的温度好像不是很小,但是放在300度的高温里0度连%都没有。我们今天很容易控制这个温度,有温度计,你看着炉外的温度计就知道炉膛内的温度,当时是没有温度计的。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判断火的温度。这个困难是非常大的。
我们用眼睛能看出火的温差,大部分人是可以看出来的。你看那蜡烛,蜡烛是火很弱,是红色的。你看你们家的煤气灶,火是蓝色的,温度很高。但是你要看出,在300度那种惨白的火中,那一点儿的温差,那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具有丰富窑工经验的人才能够看出来。这%的误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元代是釉里红创烧的这个年代,因为失败过多,所以就导致就不能发展。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有一次失败你是不怕的,你会继续试验,你会继续获得它的成功。那么你老在失败,你就容易放弃。
釉里红,它是以它特殊的色泽来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上,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