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鲨船(3 / 17)
圈一圈地捻,得捻几百圈才行。
用捻线的次数来分竖线和横线。捻的次数多的用做竖线,横线捻上几圈就可以了。这样的活儿在过去都是集体共同操作的。说好今天在谁家,那么,就去五六个人到那家里去捻。
线捻好了以后,就该往织机上架了。也就是把线分别架在横线和竖线的框子里。
整理一下就可以开始织了。
“椴木织”跟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跟农耕期忙闲的衔接也很恰当。这也是“椴木织”能延续至今的一个理由吧。
每年的4 月,当冰雪融化了以后,就是采第一茬山野菜的时候。采完了农耕也该开始了。等种完了田,第二茬山野菜,像槭菜、竹笋这样的又可以采了,这个也完了以后,就该到了砍伐椴树的时候了。伐了树,剥了皮,就到了盛夏时节,休息一段时间以后,一进入9 月就可以煮树皮了。接下来,等割完了稻子,女人们就该真正开始“椴木织”的作业了。
现在,为了来观光的游客,我们的“椴木织中心”一年都在不停地织呀、捻呀,进行着一系列的加工作业。
托大家的福,“椴木织”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这是既难得又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目前的生产量却跟不上。这是一个难办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继承人。
过去,嫁到关川来的新媳妇,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学会这门手艺,否则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她们都很认真也很用心地学,当然也吃了不少苦。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时代不同了,绝不会做委屈自己的事。继承人的问题也许就出在这里吧。
“椴木织”是我们关川的骄傲,它能让各年龄层的人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的工艺,真想让它作为村子的一种代表工艺再延续得更长远。
柳编手艺人田中荣一/丸冈正子(1934年3 月7 日/1923年3 月13日生)
盐野米松:有一种装行李用的柳条包,就是在旅行或搬家的时候把衣服等日用品装进去,然后用绳子捆好,或搬运或邮寄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还有比柳条包小很多的被用做饭盒的小柳条包。现在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了,因为它们都被别的材料所替代了。
技术是因为有用才能保留得住,也才能流传下去。
具有制作柳条包和旅行包技术的人倒是还有,但是,现在没有人用这种东西了,所以他们也就拿不到订货了。又因为没有人制作这种东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