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鲨船(9 / 17)
来编。而我们女人因为和服的下摆窄,上上下下的不方便,所以就以编小东西为主。
要问我一天能编多少个,战争时期,麻丝用得少,所以,一天编个百十来个不成问题。那时候编得都比较粗糙。
战时的丰冈有过上缴的指令,凡交够一定数目的人可以在神宫里饰挂上写有你上缴数额的纸片,也算是一种表彰吧。
那些柳编都是用做军需的。
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柳条始终保持湿润,所以,编到半途中都要啧啧雾气。从前,每一间柳编的作坊里都摆放着几个啤酒瓶,那里面盛着水,编著编著柳条干了,就在嘴里含上一口喷上去,再接着编。就连冬天我们也不用暖气,就是因为怕柳条干燥。那搓着手编柳的情景可以想见吧?
只有这种柳条包饭盒,在编的时候,是用柳条加麻丝来编的,而其他的筐类什么的用的全都是柳条。
如果在编的过程中麻丝断了,要系一个不是疙瘩的扣地。这里也能体现出麻丝的好处,如果是用尼龙丝线的话,手一滑一突噜,再加上它又不会像麻丝那样跟柳条产生相互间的磨擦,就会一突噜到底而前功尽弃。但是,麻丝就不同了,它会跟柳条越磨越紧。用尼龙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柳编用久了,尼龙丝会越来越松。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干活儿,可热闹了。
出嫁的时候,新媳妇都要带上作为嫁妆的柳编工具。我那时因为婆家有,所以就没从娘家带来。
编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就是在成型的时候,本来是平平地编著的,到了一定的长度就要把用来成型的木块撑在其中,勉强地使它撑出一个四方边缘。
另外,编的时候随心情变换一下形状什么的也挺有意思。但说来说去还是得有好材料才行。现在柳材已经很不足了。
编到头了,用竹框子合一下形状,然后用竹夹夹住再卷过来,这个卷边儿用的材料不是柳而是藤皮,边缘要留出缝隙来把藤皮织补进去。这个做好了就算完工了。
这个卷边儿的工艺我是跟一位86岁的老奶奶学的。过去,我们是不做这道工序的。在卷边儿之前就交活儿了,然后由专门的卷边工艺师来做。现在,我自己就能做下来全过程。
我那里没有弟子,只有一个60岁的妹妹最近心血来潮想要学。这个活儿我想我是要一直干到底的。
山野的深处生长着一种叫“藤蔓”的植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