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追日[正文完](5 / 7)
我不知道。就像一千年前的人,也想象不到《父母资格证》制度什么时候可以建立、会不会建立。”
“的确是这样。”婕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开启了一个新话题,“那些考不到证,却又想有孩子的人怎么办?”
苏郁檀轻松地说:“第一个办法,他们可以去捐献自己的生殖细胞。或许过一二十年,就有一位姑娘或小伙走过来对他们说:嗨,我是你的女儿或儿子。
“不用承担他们承担不了的养育责任,就可以有自己的血脉后裔,不好吗?
“我原先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出了一点意外,我提前认识了我的大女儿。”
婕西忍不住笑起来:“这倒的确是个好办法。第二个办法呢?”
苏郁檀说:“第二个办法,我也做出了表率。我考到《父母资格证》的时候,仍然是六级的潜创症患者,所以我通过考试被人们称为‘奇迹’。
“为什么我能考到证,而那些病得没我重、甚至没有病的人会考不到证?我觉得,他们与其报怨制度,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好了准备时再生孩子。这对他们自己,对他们的孩子,都更加有利。”
那天专访的最后,婕西又播了一段纪录片,画面是许多年来各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的资料,解说词则是苏郁檀那篇《我们为什么需要〈父母资格证〉?》的节选。
苏郁檀与婕西告别时,一个好听的女中音正在念那部分文字:
提起父母二字,人们常常会用伟大、无私之类的词藻来形容。
我承认,大部分父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但作为徐珍妮案的受害者,作为一个曾经从事社工工作的人,我也想说一句: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具备那样的品质。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伤害,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我宁愿你们没有生下我”的想法。
面对这样的控诉,有些家长会反省自身,有些则把过错推到孩子或别人身上,认定自己是没错的。
这样的人,有资格当父母吗?
我认为:在如今这样一个年代,他们是没有的。
想当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
首先,在你决定生孩子之前,你必须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如果你生孩子,只是为了从众,为了跟别人攀比,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