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全书完。(3 / 6)
赵丰小大人一般,叹息一声又劝了两句。王氏只是不允,最终两人以义母义子相称。
对外的说法,是从北方逃难出来的,路上与家人走散了,他们两人倒是有缘,便结伴而行,相依为命。
如今这个年代,到处逃难的人多了去了,两人没有路引,一出城门,就只拣小道走。走走停停,行了三五日,才找到了一个愿意接纳他们两人的小山村。乡村小地人性淳朴,见两人确实可怜,倒也没人欺负他们。
王氏花了一角银子,找里正给划了一块宅基地,又招集村里的壮劳力,虽不给工钱,却也是一天三顿管饱饭,不消几日的功夫,就建了两间土屋。又在屋外搭了个小厨房,又找村里会木工的,给打了桌子、板凳、床,虽简陋到了极点,却也是安了家。
两人就在这里落了户,一直到赵丰长大成人,十七八岁的少年郎,长得风神俊朗,是这十里八乡少有的年轻俊杰。
因小时候识过几个字,这些年来,又从不放弃,每日拿着树枝在地上画啊画的。
倒是没将幼年学得的那点文字给忘了,且他一直忘不了自己的身世,小小一只,就跟着村里人上山挖野菜,学着设陷阱,抓野物,倒是很得村里人尊重。
直到那一年,先帝得仙人相助,回朝重掌朝纲。
也是这一年的秋天,赵丰入了军队,自此开启了他的开挂之旅。
少年人,本就聪慧,兼之这些年的磨难,更是心性坚毅。
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因他表现尚佳,被统领推荐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之后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在学院中受到了种师道、韩世忠、王霁等将领的喜爱。
在宋金攻辽的战役中,勇猛作战,屡受提拔,虽未能因功封爵,却也在战后成为一名偏将军。
更逞论作为赵氏子弟,皇室旁支,更是少有的杰出人才。
最让人欣赏的,还是这孩子的心性,他心性坚毅,沉稳干练,又不忘本。
战后被赵煦格外关注。
当赵煦问及他的身世时,赵丰据实已告,未有半分隐瞒。
当赵煦告诉他,若他能认祖归宗,当有角逐太子之位时。
赵丰却直接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能活到如今,是义母将他自灵堂偷偷带走,是义母将他养大,教他做人的道理,与他相依为命。
赵丰又怎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