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2 / 4)
“那你睁大眼睛看着……”
说话之间,江百万把一个大箱子打开了,再拨开泡沫塑料,一只体型粗壮,十分古朴厚重的古鼎,就显露在大家眼前。
“青铜鼎!”
许多人眼睛一亮,不由得围了过去。
在场的众人,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阅历,看东西已经不纯粹看精美外观了,也更加注重欣赏东西的内涵。
比如说眼前的古鼎,铜锈斑驳,土沁点点,表相肯定谈不上美观。
但是就是这种历尽沧桑,经受水土侵蚀遗留下来的痕迹,在一些人眼中却是天然之美,不矫揉造作,非常漂亮。
毕竟经过几千年的熏陶,大家对于鼎文化已经耳熟能详,不会在意它值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所代表的含意。
“这是真鼎吗?哪个时期的?”许多人很好奇。
毕竟青铜古鼎,肯定是越古老,越有价值。不过举世公认,只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古鼎,才是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因为就是在那段时间,铸鼎的技术达到巅峰,然后一直延续下去,再也没有哪朝哪代,能够有所超越。
当然,不能超越,却不代表不能仿造。反正历朝历代的帝王,对于青铜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执著,新造仿造一大堆,非要把宫殿摆满了才罢手。
至于民间,更是知道青铜鼎的价值,伪造之风自然屡禁不止,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更是已经泛滥成灾了,让人真假难辨。
“我看看……”
此时此刻,魏爷见猎心喜,也顾不上远离是非,忍不住凑上前端详。大家都知道,魏爷是文物鉴定大师,连忙让开了位置,让他研究。
一番观察之后,魏爷轻轻点头,字斟句酌道:“初步判断,这应该是真鼎。”
“魏老,您给好好讲讲,也让我们学习学习。”有人提议道,也得到其他人的附和。
“那我简单的说说。”魏爷一笑,娓娓而谈:“青铜器鉴定法,主要是从器物的铸造技术、造型、纹饰和铭文以及铜质等方面进行鉴赏的。”
“简而言之,这种方法归纳为几句话,即抓其造型,视其花纹,识其铭文,查其地锈,找其范痕……”
魏爷示意道:“大家看,这古鼎有足有耳,不高不大,形态十分标准。表面是云雷纹,这是最常见的纹理。没有铭文,说明东西不是供器,可能是实用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