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马具(2 / 5)
        
            
            ,松刹车,一脚油门稳稳走人。熄火?不存在的。
    单从上面两句话的字数,都能够体会到手动挡相较于自动挡的繁琐和难学。
    在考取驾照(骑术)这方面,无马镫的手动挡,绝对是被有马镫自动挡给碾压出几条街的。
    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因为他们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相当于天天开车跑山路,什么漂移那是信手就来,手动挡也一样的开,有没有马镫这个自动挡都无关紧要。
    但是对于中原的农耕民族来说,马镫这个自动挡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骑术这个驾照的获得难度和门槛,能够让更多之前从没有骑过马的士兵迅速的通过培训成为骑兵,从而在骑兵数量上拥有了抗衡草原骑兵的本钱。
    这,才是马镫的最大意义!
    平原君赵胜并不是傻子,相反这位赵国相邦虽然算不上赵国时代最聪明的那一批人,但也绝对属于聪明人之类,所以立刻就想明白了马镫和马鞍这一套马具的意义,双眼放光十分激动的说道:“大王,若我赵国骑兵拥有此套马具,想必横扫六国必定不在话下!”
    春秋时期,战车兵是战场的主角,以至于人们喜欢用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比如说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等。
    而在战国这个年代,正是车兵渐渐衰落,骑兵开始兴起的年代,但骑兵在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是主力兵种。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秦始皇兵马俑之中都仍然有着车兵的存在,以及兵马俑里的骑兵们脚下都是没有马镫存在的。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马鞍马镫这些马具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导致骑兵在机动性,耐久性和杀伤力上都存在问题,而且本身培养骑兵的门槛也太高。
    所以在这个时候,马镫乃至这整套马具出现的意义,绝对是无以伦比的。
    赵丹的小儿子赵偃跑到马旁边东摸摸西摸摸,一脸的好奇。
    赵恒则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自家父王和叔爷爷的对话,这名赵国的大王子隐隐有些感觉,今天父王带自己来看的这个东西,怕不仅仅是“好玩”而已。
    赵丹微微一笑,道:“叔父所言甚是,这些马具将来必定成为我赵国横扫天下之利器,但以寡人之见,马具此时尚且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
    “啊?”赵胜愣住了。
    看着不明所以的赵胜,赵丹笑道:“叔父以为,若论骑兵,我赵国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