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瓮(7 / 12)
可也在这一刻,他莫名发觉,他竟然分辨不出,黄泉夫人的所谓“真意”,究竟是什么样子。
因为,那真意很……明透!
不是因为微弱的缘故,而是本来的性质。
冷漠?空无?幽寂?
也许吧,这些形容词儿都说得过去。
但余慈觉得,这道真意更像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涂画颜色;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大千景象。
但自始至终……还有“自己”的东西吗?
余慈几乎以为是黄泉夫人的灵智出了问题,但很快就醒悟过来:没有灵明纯粹的意识,又如何会有这般澄澈的“真意”?
实是她的“真意”太古怪了,余慈怀疑,若不是和陆沉拳意纠缠太多年,多少“抹画”了些东西,是不是都要“无色透明”,看不出来?
至于为何会有这般“真意”显化,余慈连连变化视角,什么法子都试过了,直到利用特殊手法,从情绪层面上观察,才突然有了些领悟:是情感!
没有任何差别的情感!
世间万物,在她黄泉夫人眼中,固然千姿百态,但她注入的“情感”,很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平均”,所以澄澈;
因为“深透”,所以明晰;
因为“无别”,所以冷漠。
是的,对陆沉,对陆素华,对陆青,和对余慈、对薛平治,也许包括对路人,黄泉夫人注予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余慈甚至怀疑,就在这里活剐了她、强暴了她,她对凶手的“情感”,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不能说黄泉夫人“无情”,但当一人对万事万物,不具任何情感差别,“情感”一词对她还有什么意义?
她又如何来做出专属于生灵的种种情绪反应?
就算罗刹鬼王这样玩弄情绪的大宗师,也绝不会这么做。
余慈也相信,黄泉夫人不可能恒久维持这样“非人”的状态,对她来说,这或许就是“理想”状态,是“圆满”状态。
就像陆沉伸张的拳意那般,在“天人九法”的运用上,已至巅峰,更具备凌绝万物的大气魄,让有些概念的人一看,便知道是什么来路、什么根底、什么层次。
这一点可曰“特质”,也是修士与修士的根本差异之一,所有的“特质”揉在一起,就是陆沉的根本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