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金幢北指 海底坊市(7 / 8)
不比方子上的逊色。”
余慈颔首,接过制器师傅递来的另一枚玉简,上面有各种图示说明,非常清晰。
由于矿石品种太多,精炼方式、用途都不相同,挨个看样品都看不过来,只能用这种办法,等余慈对哪个感兴趣,再从库房取来实物查验。
过程有点儿麻烦,不过,当大半个时辰之后,制器师傅配好了材料,回返二楼店面的时候,立时就惊呆了。
但见七八个店伙计,被眼前这位“道爷”支使得团团转,拿出来的各类材料堆积如山,这可不是无用功,里面至少有十分之一,是“道爷”真真正正买下来的。
还别说这比例小了,挑出来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也亏得是三希堂,换个店铺,只精炼这一关,便十有八九过不去。
既然是精品,那位爷可说是花钱如流水,以至于柜上又专门配了人进行封装。
如此大手笔,早惊动了掌柜的,亲自出来招呼,笑脸就没停过。
制器师傅将配好的材料分门别类地送上,余慈便暂时停止了选购,仔细查验。
趁这机会,掌柜与制器师傅照了面,啧啧传音道:“当真是豪客!可看出来,这些材料是什么用途?”
制器师傅估摸半晌,摇头道:“不像前面的方子那么有章法,不过,挑拣了这么多种类,优中选优,像是储备?量又有点儿少……莫不是选样来了?”
掌柜的听得两眼放光:“不错,这么苛刻的标准,有点儿那个意思。”
所谓的“选样”,就是某个宗门在大宗采购之前,对市面上各家同类产业进行的摸底,虽说三希堂家大业大,大宗生意多几笔、少几笔没什么,但对一个分柜的掌柜而言,有没有这一笔,学问可就大了。
三希堂这样的大商家,自有控制成本的一套办法,其分柜遍及北地、中南等地,和上百个宗门有长期的合作协议,推动大宗供应,这是优势。
但在俱净坊这样,极度接近原产地的地方,成本反而会比单纯开采的宗门高出一头,有些时候,都是做二道贩子。
这就使得同在俱净坊中,总柜货达天下,赚得盂满钵满,他们这样专做门店买卖的,反而是地位尴尬,不死不活。
若真能争得一桩大生意,今年的业绩,可要好看得多。
正臆想之时,掌柜听到“道爷”问话:“拦海山的特色矿,店里都还齐全,只是海里的居多,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