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寻找鉴定《清明上河图》的关键 (1)(21 / 23)
来这里干什么!”戴鹤轩怕惊到莫老,只得压低声音喝道。药不然满脸堆笑着凑过去,把宣传画册啪地一下打开:“戴老师,我们是想请您点菜。”
戴鹤轩往那上面一看,立刻不说话了。
那张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宣传册里,有一页介绍的,恰好也是梅瓶。这是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于五十年代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是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的镇馆之宝。在这个梅瓶的文字介绍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世传明初梅瓶只有三件,除了这一件,还有两件藏于日本大阪的安宅博物馆。除此以外,再没有第四件了。(其实台北故宫也藏有一件,不过一直要到1996年才正式公开,此前无人知晓。)
戴鹤轩何等聪明,一看就知道药不然是什么打算了。
在座的这些领导只是缺乏文物常识,但并不愚蠢。只要有人点出这内府梅瓶的珍贵之处,他们立刻就能察觉到其中猫腻。举世只有三件的至宝,你会这么容易就找到第四件,还舍得拿起锤子敲碎瓶口?
带着这些疑惑,他们肯定会去找个明白人去问,一问就知道珍藏七百多年的酒,根本不能喝,且不说酒质会有什么变化,单是瓶釉的渗透性就能让这一瓶酒变成一瓶子漆。
但他们每人确实喝了半盅,而且觉得不错。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瓶子灌的根本就是其他品牌的白酒。普通人对酒的口感很主观,很容易被周围影响。戴鹤轩在前头把这些人胃口吊得足足的,再用言辞一烘托,有一两人先出声附和,所有人就会觉得这酒确实香醇无比。说白了,这就是个心理作用。
等领导们搞明白这些事,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所谓“封存七百年的永乐佳酿”,根本就是假的。
药不然时机选得极妙,正好是众人把酒喝下去,兴致最高的时候。一旦骗局揭穿,伤害也就格外地大。如果这些领导发现这个戴鹤轩居然拿假酒来换人情,势必恼羞成怒,他的这个什么黄帝内功也就不用练了。
我看到戴鹤轩脸上阴晴不定,知道他脑子里肯定在飞快计算着。周围的宾客还沉浸在“仙酒”的熏陶中,没留意这边的动静。
药不然笑眯眯地说:“戴老师,我推荐您点这道白烧四宝。”
白烧四宝,白烧此宝。顾名思义,这是个隐晦的威胁,意思是你若不答应我们的要求,你这个“宝贝”可就白白浪费了。但我们用菜名隐晦表达,周围的人听不出其中寓意,也算是给戴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