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2 / 2)
余殃。”
传说在人死之后,死尸中会有一口怨气,这股子怨气为“殃”,必须等到怨气出去方可入土为安,行话谓之“出殃”。至于死后几天出殃,这就因人而异了,有三天或五天的,也有七天或八天的。活人忌讳让死者的怨煞之气冲撞,轻者倒霉,重者丧命。在旧社会,凡是出殡的人家,都必须掏钱请阴阳先生批写“殃榜”。这个殃榜并不是顶个脑袋的先生都可以写,也得官府认可才行。阴阳先生在殃纸上写明此人是在什么时辰,怎么死的,何时何日出殃,哪年哪月下葬,立字为据,相当于一纸“死亡证明”。阴阳不批者,即为死因不明,必须报官。
那时候抬棺材出城入土,都会经过城门,各个城门皆有军卒把守,盘查活人也盘查死人。你拿不出殃榜,就别想抬棺出城。比方说殃榜上写明是溺水身亡,可打开棺材一看是让刀给捅死的,两下核对不上,这可不得了,谁写的殃榜,谁就跟着吃人命官司。可见批写殃榜这一行当,自有官法上的用途,不只是迷信风俗。
崔老道在余家大坟破庙开殃榜,庙门前常有草席子,当中卷的全是“路倒”,也就是死在路边找不到主家的死尸,由民夫抬到余家大坟破庙,请崔老道写一纸殃榜,是冻死还是饿死的,必须留个案底,再由慈善会掩埋。所以说,写殃榜的会看死人,看得出人是怎么死的,而且一看一个准。
崔老道只是穷老道一个,虽说本事不小,却经常倒霉走背字儿,还连累了不少人。大伙都以为他这是批殃榜批多了,背地里说他是“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