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法医亲历断死(3 / 15)
也没有用,最后生气了:“你姐姐想着你,你咋就不能谦让点?”
“她不是我姐姐!”呼延云突然喊了一句。
“她不是你姐姐是谁?”姥姥愈发生气。
“她是寄养在咱们家的,不是亲的——大家都这么说的。”呼延云的小嗓门凶恶而尖细。
姥姥抓起床上的笤帚疙瘩就是一顿暴揍,打得呼延云哇哇大哭。
蕾蓉呆呆地站在屋角的衣柜边,那是整座大房子里最阴暗的地方,她希望自己小小心灵里淌出的血滴,能不被人注意地流光……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儿的时候,她听他们无数次笑话她“寄养的、不是亲的”,他们嘴角弯刀似的古怪笑容常常令她受伤。她问过姥姥这是为什么,姥姥总是生气地说“别听那些坏孩子胡说八道”!今天,当呼延云说起这句话的时候,她确信那是真的——小孩子也许很多事情还不懂,但是对真假却有着惊人准确的判断力。
姥姥不是亲的,姥爷不是亲的,弟弟也不是亲的,也就是说:自己连残砖、碎瓦、衰草都不如,她没有凭依,她没有根……
从此,蕾蓉更加谦让,更加屈己从人,从来不主动伸手要什么、请求什么,相反当别人向她索取甚至抢掠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忍受。
每当大人们夸她懂事时,姥姥——只有姥姥才能发现她双眸中淡淡的哀伤,那是为了不丧失最后一点尊严,而拒绝一切施舍的隐忍,这对一个只有五岁的、体弱多病的女孩而言不是太残忍了吗?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境:蕾蓉和姥姥一起逛街时,只要朝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多看了两眼,第二天早晨,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东西就在枕头边放着。她听着姥姥在外屋踩着缝纫机踏板缝衣服的“哐哐”声,泪水无声地滑下面颊。
但是无论怎样,“不是亲的”这四个字对一个孩子心灵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许多年过去,伤口竟没有愈合。
小学的“借读生”身份,让蕾蓉一直感到低人一等的自卑,活得像教室角落里的一只仓鼠。上初中以后,也许是正在发育的身体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也许是病梅般的曲折迎来了叛逆的时期,总之蕾蓉不再像以前一样乖了,每天和学校里一群不三不四的小男生混在一起,被姥姥发现之后,好一顿训斥。姥姥没有上过学,文化水准只限于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批评人也就那几句“你现在不学好,将来可怎么办”之类的,蕾蓉甩都不甩她,顶起嘴来那话跟小飞刀似的,经常把姥姥气得心口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