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4 / 6)
商贾想到伤心事,居然嚎啕大哭。
李二愣住了,何邵的一番话让他的心里掀起了万丈狂澜,怎么还有这样的一个说道?商税制定的越高,朝廷的收入反而会下降?百姓手里并不缺少钱粮啊,于是李二的目光就定在户部尚书褚遂良的身上,想听听褚遂良怎么说。
不等褚遂良出班禀奏,许敬宗抢先出班禀奏道:“启禀陛下,微臣这里有一份明细,我朝商税最高的就是贞观十五年,确实如同何邵所说,总额为六千三百万四十六万枚银币,也正是如此,户部才会在贞观十六年重新厘定商税。将商税定在八税一,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我大唐当时已经开始了全面的建设,运河,蜀道,三京工程全面启动,户部为了获得更多的钱粮,才提高的税率。
结果并不如人意,贞观十七年的商税就少于贞观十五年三百万枚银币,而后更是逐年递减,到了今年,商税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前三个极度的结算,只有两千八百万枚银币,虽然,年底的这一季度为重头,微臣认为,总数已经不可能超过四千万枚银币,而大部分商税来自于广州,泉州,明州,登州,杭州,邕州,和岳州,长安的赋税总额第一次低于岳州,至于益州,扬州,在户部缴税名录上已经排不上名号了。
外贸的商税已经高于国内的贸易,不是因为外贸的规模庞大,而是因为外贸的利润丰厚,确实如同何邵所言,国内贸易已经成了鸡肋,陛下这些年藏富于民的宏伟计划,恐怕要被日益上涨的货物价格所吞噬掉。一旦商税不足以支持国用,农无税就成了笑话!我大唐君臣也就会成为天下间最大的笑话。”
大殿上安静的吓人,良久之后长孙无忌缓缓开口道:“无稽之谈,商贾不事生产,多收税也是应该的,这些年你们仰仗大唐的赫赫声威,在那些战败国敲骨吸髓,难道这些也是老夫信口胡柴不成?今年修律,老臣以为,商律应当细化,直到现在,老臣都认为农桑才是国之根本。”
第三十六节 吐蕃王妃
“世事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商税如今占据大唐赋税的七成份额,这是大势,不管长孙无忌如何的坚持,都无济于事,国家需要钱来支撑,官员需要钱来摆阔,长孙无忌逆流而上,恐怕他自己的盟友都不干啊,每家每户都有商家,他们这些年恐怕已经对商家上缴的利润非常的不满了吧?
褚遂良也是人杰,没道理看不透这些事端,皇帝陛下更是在坐等火山爆发,作为一个玩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