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页纸千金(3 / 4)
还原出来。这种情况下,每一本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自然都具备研究的价值。
再说了,与现代机械化印书,一排下来几十万册不同。在古代想要出书,那是需要很高昂的成本,作者想要印书,不仅没有稿费,甚至还要自己掏腰包。
就是这样,大家对于印刻的要求极高,精益求精,自然比较珍贵。尤其是孤本、珍本、善本,本本都是价值千金。
在古籍收藏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在古籍市场上,元代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明代的书是论页卖,清代的书是论册卖。对于现代的收藏家来说,乾隆以前的书都十分珍贵稀少了。
另外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不同等级的划分,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市场规律。捡漏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
其实在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最容易获得成功。比如说在互联网经济兴起的时候,一些人积极投身其中,很容易成就财富的神话。但是随着互联网格局的奠定,后来人想要获得成功,那就需要巨额的投资了。
收藏市场也是这样,捡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资本的天下。普通人资金有限,只能折腾一些文玩核桃之类的小玩意儿。拍卖场上那些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过亿的收藏品,只有大富豪们才能够玩得起。
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周老等人才会这样感叹。
“对了。”
与此同时,周老笑道:“当年你硬先生从我手中抢走的博古图,现在应该没丢吧。”
“什么抢你……”
徐老不乐意了:“明明是你想抢我的,幸好我手快,才没被你抢走。”
在说话之间,徐老站了起来,在旁边的书架上翻找了下,然后小心翼翼捧着一本书册走了回来。这一瞬间,王观等人也颇感兴趣,连忙留心关注。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博古图……”
把书册放下之后,徐老有些高兴,也有些遗憾:“可惜不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
宣和,那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众所周知,赵佶是个非常风雅的皇帝,在后人看来他与南唐的李煜差不多,都是水平极高的艺术家,可惜却没有做皇帝的天分,所以沦为亡国之君。
抛开赵佶在位期间的各种昏庸无道不提,但是在艺术方面,他倒是有不少贡献。比如说命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