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众生态(2 / 3)
过于耿直,就算在众正盈朝的弘治朝,也未必有什么施展的余地,在纷乱的嘉靖朝,则属于朝不保夕的类型。只要张孚敬还没彻底老糊涂,就不会属意此人。
数下来,就以他吴山最为合适,在刘同寿出现前,张孚敬确实也如对待接班人一般看待于他。但小道士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一切,如果按照张孚敬的计划进行下去,他吴山不但没有接受遗产的份儿,反而要成为遗产的一部分,为小道士奔走效力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乱命,就是拿来抗的!意识到张孚敬的决定无法改变的同时,吴山断然下定了决心。借着科举的策论,他已经消除了身上张、桂二人的烙印,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从小道士的阴影下脱离出来。
他努力的塑造出了一个力争上游,却被一语抹杀的悲情形象,只要这个形象得到认可,以后他跟刘同寿不合,乃至起冲突,就不会被士林诟病了。
道理就是个球,无分正反,关键就看你怎么解释,只要解释通顺了,有重量级人物帮忙背书,那就没人会揪着不放。
吴山之外,黄齐贤的活跃度也很高。吃了几次亏之后,他已经学聪明了,不再直接攻击小道士,而是卖力的为家乡唱起了赞歌。
“壮哉余姚,一县之地,一科出了十九名进士,此等壮举,千年以下,又有谁人比肩?”
“这位兄台,你说的不对吧?明明外面风传的是十八学士啊,这怎么又多出了一个?”
“怎么不对?分明就是十九个,你看,从韩汝化开始,孙志高,邹致远……最后再加上区区在下,不正是十九人么?”
“咦,还真是这样,可是……”听者有些迷糊了。
“唉。”黄齐贤装腔作势的长叹一声,图穷匕见了,“年兄须知,预言这东西,本来就很容易有偏差的,世事阴差阳错,人力有时而尽,怎么可能预测天意呢?即便是孔、孟圣人再世,也未必有这种本事啊?十有六七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了。”
“有道理。”
这样的对话,反复进行着。黄齐贤并非不知道,那十八学士的说法与刘同寿无关,只是围观众风传起来的,可这并不妨碍他把污水泼到小道士身上。
说起来,这个十八学士的说法,也让他悲愤莫名。当时围观众都聚集在刘同寿所在的客栈,唱名的报子将籍贯和名字一并报出,有人记数过之后,惊呼出声,于是才有了这个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