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你的花园(19 / 20)
就是解释行为。刚才他说过了,行为的表象简单化掩盖住太多太多行为动机了。”
来访者:“真有意思啊!这些是我原来完全没想过的问题……对了,还有,你刚才说催眠是在模仿梦境,也就是说梦境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喽?”
我:“嗯,根据目前的观察和认知来看,是这样的。”
来访者:“那这么说吧,实际上,潜意识是趁着睡眠时期意识停滞才会主导梦的,对吗?但是有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怎么解释?”
我:“睡眠时期的意识不是停滞的,而是浅淡、低频率、低范围的活动,所以在有些时候你会有那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体会。”
来访者:“催眠的时候呢?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就是被催眠者的意识跟催眠师争夺控制权?”
我:“会,还很常见。”
来访者:“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
我:“不信任的情况下。实际上,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心理暗示和催眠一样,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很容易失败。”
来访者:“有例外吗?”
我:“有。”
来访者显得有些惊讶:“难道真的有轻轻松松就可以给人催眠的?”
搭档:“并不轻松,那种快速催眠也要精心挑选被催眠对象的,例如意志薄弱的人或者在某人意志薄弱的时候。”
我补充了一句:“还有群体催眠。”
来访者:“同时对很多人催眠反而容易?”
我:“相对容易一些。有个说法可能你听说过: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
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
我:“人在群体中的时候防范会降低很多。群体催眠看似并非具有个体针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平时那些不易被催眠的人反而会受到身边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的影响而被催眠。”
来访者:“听上去好像洗脑……”
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情绪的感染和扩散起了很大作用。”
来访者:“以后我得留意一下这种活动。”
我:“观察?”
来访者:“嗯……我想观察一下……对了还有,既然做梦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你也说了,催眠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做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