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尚武精神(3 / 8)
战,而且宋代派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进一步削弱军人的权力。甚至,在宋代还多次出现直接掌管军队作战的事情。
总之,宋朝皇帝对将军们防范之心过甚,一方面是鉴于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一方面是怕别人效仿自己,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中央王朝。
宋朝与大唐不一样还在于其中央由皇帝控制的禁军明显强于边关守军,而唐朝却相反,边防守将权力很大,军队战斗力很强,到唐代中后期甚至超过了中央。
宋朝皇帝认为:防内甚于防外。
杨家将和岳飞都是一代名将,却因此而受到统治者的猜忌和迫害。有鉴于此,再加上宋朝政府有意地在社会上大兴文风,历经两宋三百多年的磨砺,整个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从军报国的热情了。社会的精英都去习文但却殆于练武,这个时期最大的社会贡献恐怕就是”宋词“吧。这直接导致了宋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的战争是一败再败。
所以说华夏的文弱,正是始于宋代。当赵匡胤取得天下时,基于五代时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象,一方面”杯酒释兵权“,另一方面”以文臣知州事“,不仅夺了丘八们的权,干脆连枪杆子都藏了起来。
到了宋真宗手里,宋室达到强盛顶峰,真宗皇帝更是御笔亲撰《劝学文》,宣称”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乃至”车马多如簇“,鼓励”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给天下人放了根很诱人的胡萝卜。
清初思想家颜元指出:”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他痛陈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并认为其根子里就是”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人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长此不返,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
他甚至痛骂道:”宋元来儒者习成妇女态“,全国成了一个放大的禁宫,绝大多数人在精神上被集体去势,而望眼欲穿地、苦心孤诣地等着权力的临幸。
其实,宋朝虽然文弱偏安,但是却也不乏尚武精神,当四万蒙古铁骑在上帝之鞭蒙哥大汗的亲自率领下,攻入四川,势如破竹,却在这小小的钓鱼城遭遇惨重失败,乃至身死异域。
这场改写了世界历史的钓鱼城之战,为大宋王朝延续了20年的寿命,在醉人的暖风中,”西湖日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