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9 / 11)
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所以,用兵没有固定的态势,没有不变的形式,用兵的”形“和”势“都不能一成不变,关键在于,就如孙子说的:”能顺应敌情的变化而赢得胜利,可称之为神。“
说的就是作战用兵应象水一样变化多端,才能克敌至胜,因变而变,这在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但现在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有另外一种认识,就是兵应有势,水应有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眼光放远一些,兵是在战争条件下的无常势,水是在周围环境下的无常形,也就是说,兵受战争环境的影响,水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周易》中有两句话,可作为孙子这段话的注脚:第一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一虚一实,就是规律,章法,第二句是”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不测,便是无规律可循,无章法可依。
兵圣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战争环境人们是能够认识的,也能够把握的,无论是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还是冷兵器时代的诸侯争霸战争,就算是后世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人们都能够认识,把握住战争的环境,再用兵,那么兵就成常势了,战争的环境怎么样,就用什么样的兵,在这个大环境下,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兵就是无常势的。
比如二战时期的盟军为开辟第二战场,配合苏军的正面战场的攻势,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诺谩底登陆作战,那么在登陆作战开始以前,盟军统帅部是经过多方论证,多方调查了开辟战争的环境的形势之后再用兵的,如果德军也认识到战争环境的常势,那么盟军能否登陆成功还是不未知数。
战争环境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兵也就是个什么样子。抗战时期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同样也是先认识到台儿庄战役战争的重要环境,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等等因素,在这个环境下用兵,所以这个兵是有形的,也是有势的,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台儿庄战役的战争形势决定了这次战役的用兵形势,只要认识到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