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你要战,我便战!(10 / 12)
,当时哈撒克草原上的惨烈。尽管大唐帝国的军队在战斗中遭遇如此变数,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勇敢的战斗而不是屈膝投降。身陷重围的苏定方还是率领数千铁骑阵斩敌人数万后杀出重围。骁勇善战的苏定方依旧不想就这么回去,若不是副将邱志磊极力劝阻,骁勇的苏定方恐怕还会继续率领这刚刚冲出重围的四千多重装骑兵,再去和阿拉伯人再一决高下。
恒罗斯之战虽然唐军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们依然是光荣的。他们在战斗中他们杀死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只是阿拉伯军队实在太多了,他们才在战斗中始终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而葛逻禄的叛变是唐军没能在这次战役中最终战胜阿拉伯人的直接原因。
在战斗中,唐军表现出的惊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让阿拉伯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追击他们。
虽然第一次西征失败了,但唐人是个极为崇尚战斗的民族,危急时刻,李承乾再次请出了杜睿,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发动了雪耻之战,两战便将杀入西域的大食军驱赶了出去,紧接着杜睿率军,翻越葱岭,连番大战,斩杀大食军百万之众,彻底将中亚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至此,唐帝国国土已西至里海,北越过贝加尔湖,在西南的天竺道也临阿拉伯海。在东边,整个朝鲜半岛落入大唐帝国之手,倭国也成为大唐的领土,大唐帝国的版图基本成型。
在历史上,原本那个大唐同样武功赫赫,但福兮祸之所倚,荣光胜利的另一面,则又是如此漫长的边境线需要战斗力极强的军团却守卫,需要数量极大的边防军,而至开元年间,大唐承平已久,人民久不知兵,真正的亢龙有悔,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承袭于北魏已运转了八十年的府兵制开始僵化,弊端日益凸显,武备日益废弛,以致帝国最精锐的凤翔军,金吾卫都被市井子弟充次把持,耽于安稳而又不识远谋的大臣于是提出实施”募兵制“这正好给了驻守边疆的蕃族大将们绝好的大施拳脚,招兵买马的机会,如安禄山等便大量招募”杂胡“士兵,不停地用蕃将把汉将替换掉,在辽阔的戍边区域,蕃将出身的节度使完全成了独立王国,藩镇从此成了大唐身躯上致命的癌细胞。
在帝国的威武辉煌之后,危机逐渐浮出水面,公元751年,帝国军队在南方首遭重大挫败,鲜于仲通率兵6万征讨南诏,与南诏王皮逻阁激战于泸水,帝国军队大败,流血漂橹。
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如此记述了当时惨状:”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