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2 / 12)
的掠夺,课税得来的帝国利润,也可以借助比陆路交通容易得多的方式被运往罗马。
同等重要的是,罗马可以确保自己从远方获得充足的食品供应,沿海路从西西里、阿非利加和埃及运来谷物,这使得罗马城的人口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作为帝国的最初源头,台伯河畔的那个小城邦也在两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帝国的发展历程。首先,在其扩张的最初阶段,统治罗马的不是国王、皇帝或武将,而是一个由贵族元老院和平民大会共同构成的共和政体。
贵族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存在,使得帝国拥有了弹性和稳定性,那是由个人创立、统治的帝国往往不具备的。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仅维持了十年,就因他的死亡而分崩离析。直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城的这种政体系统才最终瓦解,让位于元首制。
罗马的另一个令人惊异之处在于其包容他者的能力,这进一步增强了帝国的弹性。作为一个城邦,它的公民要和同盟者们一同参加战斗,但与希腊城邦不同的是,罗马乐于将公民权向外来者开放。
在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与意大利同盟者之间的一场战争使意大利的全体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并逐渐改变了罗马的国家性质。其后果之一便是,臣服于罗马的各国统治精英成了帝国统治精英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非但没有领导自己的人民抵抗罗马,反而成了罗马政权的拥护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以进入罗马元老院,有的甚至成为元首。
持久的和平、强盛积聚出罗马人的霸气王风兼包容胸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被慷慨地给予罗马公民权,各地区享有程度不等的自由、自治权力,各行省与意大利的经济共同发展且后来居上,帝国境内城市星罗棋布,其密度及其规模即使放在后世的现代世界仍是异常醒目,几百条宽阔、坚固的大道以罗马为中心,辐射向帝国各方,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它们既是对反叛地区实施快速反应的通道,又是各地进行频繁经济交流与文化往来的顺畅通途。
世界各国的船只穿梭往来于地中海海域,交流与交往成为这里的主题。罗马人民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而别国人民也感受着罗马人特有的文化气质。
罗马帝国是靠暴力建立的,即便在它建立之后,暴力的征兆仍无时不在。罗马政权最持久、最引人注目的遗物便是它的那些竞技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罗马当地的圆形大竞技场。但帝国是不能仅仅仰仗暴力而生存的。臣民在帝国里享受到越多的既得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