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欲正人先正己(3 / 7)
否也该有怨!臣以为为人君者,当为天下之表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方是正途,而今圣上因崔迪杀房舒,而对崔迪生怨,自然是有些偏颇了!臣闻,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他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且很好的关心别人,尊敬别人,所以,他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而那些喜欢归罪于人,是一种缺乏勇气的态度,以及懦弱的表现,人人都应时时具备一颗了解责任与反省的心。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耻,也只有宽恕才可以做到仁德。世人皆教育子女待人接物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要确实做到诚然不易,原因在于一般人往往只看到世间的不满、不美好,就会觉得不满意、不舒服,嗔恼的心就显现起来,就想责怪别人、教训别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别人的是非过失,都能看得清楚、说得明白,但是聪明的人要反省察觉自己的问题缺失,却是胡里胡涂、十分困难。因此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别人的问题,正好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做错,如果天下人能够这样要求自己就容易进步。往往一个人原谅自己很容易,要原谅别人却很困难,能够把原谅自己的心拿来原谅别人,如果每一个人能像这样做,就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为。严以律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别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去容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就要学会去理解、去宽容。圣上身为一国之君,天下万民的表率,更应当如此!”
李贤闻言,不禁脸色黯然,道:“姑父说得这些,朕都明白,可是那房舒毕竟是高阳姑母唯一的子嗣,就这么被朕下旨杀了,朕心难安啊!”
杜睿道:“圣上心中不安,乃是私情,处决房舒,安天下臣民之心,此乃公理,圣上须知欲正人,先正己的道理,若是圣上都不能秉公执正,又如何要求天下人呢?”
杜睿所说的就是要李贤以身作则,《论语·子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皇帝就是一个特殊人物,皇帝的行为往往对天下臣民起表率作用。皇帝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个好头。皇帝要求别人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做得好,这样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