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诸子(3 / 12)
基地叙利亚的军事防御。他改革了财政系统,减轻了一些基督教群体的税收,废除了撒马利亚人的免税特权。除此之外,他对农业也非常关心,改善了大马士革绿洲的灌溉系统。
杜睿不会轻视这样一个强力的对手,况且当下倭马亚王朝虽然在大唐累次的军事打击之下,屡遭败绩,但是其实力犹在,而且他们的西亚的统治还十分稳固,军事力量依然是这个世界上仅次于大唐的存在。
和这样的一个对手过招,最后的胜负如何,杜睿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作出保证,尽管他在皇帝李贤和同僚的面前,显得信心十足,但是却依然不得不为那个万一而担心,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杜睿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总共生养了三十二个子女,在同僚之中,他的儿女不算最多的,但是在杜构,杜荷那辆个不争气的将莱国公杜如晦这一支折腾的几乎要绝嗣的情况下,杜睿这开枝散叶的功劳倒是真的不小。
子女众多,杜睿也像古往今来所有的为人父母一样,最担心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了,此前杜睿烦扰于国事,无暇顾及,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子嗣当中出现一两个纨绔子弟,危害民间。
杜睿虽然是一步一步打拼出来,才有了几天的地位,可是他的子女不同,从小就锦衣玉食,享尽了荣华富贵,哪里能体会得到吃苦是个什么滋味。
好在李承乾将他罢黜出了长安,到得杜陵之后,他才总算是有了闲暇,亲自教导众多儿女。
华夏历史悠远,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贫寒之家,一直以来,无一不重视家教的,世人皆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到了后世,这种教育方式时常被人诟病,但是却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例如蜀汉丞相诸葛亮,他算是位极人臣的,执掌蜀汉朝政数十载,但是对子嗣的教育工作,却堪称历代的楷模。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说的就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