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温馨的家 秀才功名(3 / 3)
人物了,有些读书人七老八十了还不见得能考上一个秀才。
大明对百姓监管最严,大部分人这辈子也没离开过家庭所在方圆三五里,外出都要由地方开具路引,各个路口关卡都有官差检查,若是没有路引,只好去牢里说话了。不过秀才这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就不同,俗话说青衫少年游,指的便是秀才——在那个时代,秀才,尤其是家里略有些薄财的秀才,都是不愿意窝在家里,而是喜欢驾着马车,带着几个奴婢,红袖添香,周游天下,陶冶情操。他们可以随便游历,沿途官吏不得阻拦监押,而秀才作为读书种子,天下文官的预备役,更有见官不跪之权,若是碰上了座师门下的弟子在某地当官儿,穷秀才上门叨扰,你还得备上议程,奉上一封厚厚的银子,在普通人眼中这样的人自然是极有身份的人物。
连子宁父亲去世,现在连家家道没落,之前的那个连子宁又不怎么会操持家业,整日价只知道死读书,虽然考上了秀才,也有一手好武艺,但是却最是不会与人相处,算是衰败的厉害。但是他在正德四十七年的县试中考中了顺天府的秀才,这等身份,若是在乡下的话,那就是正儿八经的秀才老爷了,就算是以后再也考不上,去给县尊之类的太爷去当个幕僚,或者是开办私塾教书育人,那也是不会活得很差的。就算是在北京城这天子脚下,也算得上是乡邻间尊贵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