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印象东京(2 / 4)
物质供应。太祖赵匡胤曾风趣地将汴河、蔡河、五丈河比喻成为“京都三带”。眼前这条就是东京最重要的漕运河道汴河了。
过了汴河不远,车子往东一拐,再过几个街口后,便到了一座高大的城门前,城门比较拥挤,进出的人流和车马如同一条沸腾的河流,大门两边站着两队禁军,范阳帽、红缨枪,红色军装生动而不失威武,许清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二柱已跳下车去,挽紧了小毛驴的缰绳,随着人流慢慢牵着走出的城门洞,前面豁然开朗,许清回头向城楼上望去,只见城门正方刻着“新宋门”三个大字。新宋门再往北一不远就是新曹门,这是东京城东面最重要的两座门,每日从这两座城门进出的行人车马不计其数。在这里你可以看出,大宋,此刻正处在一个繁华的时代。
出城后再走十来里,便到了许家的田庄。说是田庄,实际上现在小村里只有四五户人家还在为许家耕种,小村大概有几十来户人家,依山环水,环境倒是很优美,许家余下的二十来亩水田都是附近最好的上田,旁边有一条小河流过,取水灌溉比较容易;毕竟当初不得以卖地补贴家用,肯定不舍先卖那些好地。小颜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车刚停稳就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
“少爷少爷,我去方大爷家要网兜,河里好多鱼的,我捞回去,在家里的荷花缸里养着。”话没说完小颜便风一般飘进一户人家的院落,小院落由几间土坯房组成,院子的竹篱笆上正盛开着一些牵牛花。紫色的花房上还沾着一些晶莹的小水珠,到是很久没看见牵牛花,许清忍不住走过去仔细看了一下。牵牛花在前世那些高楼大厦的城市里一般是看不见的,这种花应该属于乡村,它闲逸淡雅,自然地散发出一种野趣。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围墙上也长满这牵牛花,现在突然再次看到这种花朵,不禁让许清想起前世小时候的许多事来,少年时故乡的风物,虽然已相隔久远,但总是最难忘记的。
“晨光只开一刻钟,但比千年松,并无甚不同。”想到过去的小时候的种种事情,加上现在这种跨越千年的身份转换,这首清新隽永诗句不禁从许清口中脱口而出。
“少爷,方大爷他家人都在田里忙呢,我们也快点吧,小单说现在河可多鱼了。”许清没来得及有太多的感慨,便看见小颜手里拿着一根五六尺长的竹竿,从院子里再次冲了出来,竹竿一头有个小网兜,刚看见许清嚷嚷道。她后面还跟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其中一个还抱着一个小陶罐,大概是小颜准备用来装鱼的,见了许清到也不怎么怕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