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似是故人来(3 / 4)
敢多嘴了,国公的诗,绝妙的诗,国公出品,必属精品……”
什么叫拍马屁拍到马蹄上,请看荆六郎!
许大官人这回简直是怒发冲冠,暴出三个字:“二十首!”
荆六郎差点掉下马去!他实在想不出自己又错在什么地方了,只得无言望苍天!一脸怆然!
于是,荆六郎这一路上,从杨家有女初长成,背诵到了老大嫁作商人妇!时间跨度有些大,但相对于度日如年的荆六郎来说,这算不得什么!人家荆六郎现在几乎想学麻姑感叹:三见沧海成桑田了!
许清按八路军那一套,让人在侍卫们的背上各贴一首诗,方便荆六郎边走边背,结果,许清一行所过之处,就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许多村寨童子常常追在后面看稀奇,有的还会跟着荆六郎朗诵几首,无形中掀起来一股向学之风!
到江宁府时,荆六郎终于背到《宿建德江》这首诗,第一感觉是很亲切,很温馨!似曾相识!就好象是儿时的一个玩伴,多年后突然在异地重逢!荆六郎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难不成自己也开始有做诗的灵感了?
他决定大公无私的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心得,这直接导致许清、黄亦然及那群书吏肚子抽筋了一个时辰!
黄亦然本是正经人,实在经受不住荆六郎的幽默,于是点拨了他一下,这厮才隐约记起这就是许清在建德时随口吟出的诗句,感情这是前人所作,不是国公出品,而当时自己那马屁拍得……唉,难怪国公当时一脸晦气,自己这一路背诗背得不冤啊!
等许清一行到了润州,迎接的除了韦灵运和他的大舅哥外,还有一个熟人,包拯是也!
江南比较重要,冗员也众多,于是使将包拯这样的能员派到江南来坐镇,有他在,许清感觉轻松得很,说真的,论肃整风纪能力,许清对包拯比对范仲淹还信任,地方官员想瞒过他的那双慧眼,难!
这一刻,最高兴的不是晏知行,而是韦灵运这个知州,如今他不但政绩斐然,庆历四年的夏税,润州一举夺得两浙路第二的宝座,超越了苏州、湖州、越州、明州这些大埠,只屈居于杭州之下,而且按这个发展势头,不出三年,很有可能超越有东南第一州之誉的杭州。
这份耀眼的政绩,使他和晏知行两人成为大宋最有上升潜力的政治人物,如今连两浙路经略使这些上官见了韦灵运都不敢托大,这不止是因为他的政绩,更因为他是许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