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一百问(5 / 10)
黄河上游,就开始搁浅。
宽大的木筏子下面安着一个个轮子,直接从作坊里面将鼎基装上木筏子,也就是各个大木料组成了浮船上。然后拓宽道路,黄沙铺道,用马拉、人推的方式,在河口将坡度放得很平缓,直接将木筏子推到河中。
遇到陡峭的河流后,也是用这种方法上岸,然后再下水。
再加上顺流而下,因此速度很快,在四月十八,这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长安。
李旦带领文武群臣出城迎接。
无论王画与朝廷有什么过节,或者他藐视朝廷,但现在王画将西北全部交了出来。虽然移走了许多百姓,但留下的是一个富裕的西北,一个欣欣向荣的西北,再加上他在诛杀诸韦的功绩,对王画也没有什么恨意。
而且九州之鼎的象征意义格外隆重。
因此,李旦父子、太平公主,以及诸位宰相,文武大臣,凡是长安城中入品的臣子,全部来到渭水前。除了他们,更远处,有许多百姓,在远远围观。
但让他们十分失望,巨大的木筏上皆蒙着黄色绸布,看不到任何一件东西。
王画与各位寒喧了几句,语气很冷淡,包括对李旦在内。倒是李持盈十分地欢喜,与她父亲以及李隆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王画挥了一下手,船队继续前进,这是顺着永安渠,直接入城的。在去年秋后水势低落时,王画授意,让李旦将永安渠拓宽,因此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城中。到了敦义坊,再次拉上岸来。
围观的人很多,可是依然还是没有一个人见到鼎器的真面目。
敦义坊接近城南的安化门,地广人稀,因为占地,所以王画选择这里,不会扰民。但让李旦改成了九鼎坊。
虽然王画其他的没有说,李旦很慎重,将一坊百姓腾了出来,中间修了一个高大的建筑,门口是一个花岗岩铺就的广场,两边有许多半人半马巨大的石雕,再住旁边,还有许多寺塔庙宇。气氛很庄重。
放九州之鼎的大门很宽,不宽也拉不进去。但在周围有许多士兵看守着,看到这个旱船来了,开始放鞭炮。
拉了进去,里面有许多雄伟的建筑,但在中间有一个小广场,广场周围又有士兵看守,广场中间一个巨大的凉亭,里面就是安放鼎器的。
工人小心地将鼎基推了进去,将它们镶拼在一起。接下来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将鼎身放在鼎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