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天下一统(14)(2 / 6)
农民和商人十年内都无需交税,而且最重要的是,十年之后,经济特区的税收也只会是中国其他地方的三分之一。
颖州经济特区的建立,对临安的商业有直接的影响,许多商人仔细计算过,如果他们把作坊搬颖州,在那里生产,再通过水路运回来,成本竟然比在临安还要低!而且颖州那边的原材料也比临安要便宜得多,当然,还有人工。对于商人来说,颖州好像就是他们的天堂,没有税收,房屋的租金、人员的酬金、原材料的价格,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原来临安就有一部分商人被吸引到中国去了,现在这个颖州经济特区一建立,临安的作坊大量搬离,虽然临安表面上还是那么的繁华,甚至相比原来,更加上的繁华,但是实际上,根已经慢慢移到了中国。如果韩忠卫突然下令,颖州的商品将不再能贩运至江南区,恐怕临安马上就要陷入无货可卖的困境。
相比于中国的崛起,江南区的情况就要差得多,史弥远的弄权,留正的掣肘,赵扩的独特理政方法,杨皇后的后宫干政,这些都让江南区的就像一条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却偏偏行驶在暴风骤雨、波涛涌动的大海中小船一样,随时可能性被一个浪花就打翻。
两年的时间,让史弥运彻底取得了朝中的大权,留正虽然还是左相,但已经彻底边缘化,江南区的事,现在是由史弥远说了算。哪怕是杨皇后和杨次山,都已经不能再对他有任何掣肘。
但是史弥远也清楚的认识到,在江南区的外面有一个强大的中国,而且江南区现在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他可以在江南区为所欲为,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虽说中国与江南区签了协议,永不干涉江南区的内政,永不对江南区动武,永不做针对江南区的任何设计,可是史弥远每每想到强大的中国,那个强势的韩忠卫,都会令他睡不着觉。如果有这个协议,而江南区又能独立出来,那该多好啊。
但史弥远也知道,这只可能存在于自己的臆想之中,宋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江南区,以后可能就会在为中国的江南路或者江南省。但只要这样的事不发生在自己的任内,或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要发生这样的事,他主心满意足了。至于自己死后,江南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
虽然史弥远是江南区第一重臣,但是就是他这个江南区第一重臣,却对江南区的未来没有任何信心。史弥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留在临安,在仕途发展,准备让他接自己的班。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