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绝望的搜寻(3 / 4)
最让人雀跃的努力无疑是得到理想结果的努力。
就在半个月即将过去的这一天,开展搜寻工作的第十五天晚上,聚会之时,两位科学家小心翼翼拿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研究成果很简单,只有一份相当简单的图表,但对于我们的意义却或许比整个伦敦地下铁一秒钟内的负重还要沉重。
简单的图表做出来的过程的却相当复杂。
根据两位科学家分析陈涛以往对病人凌霄作出的每日情况记录,他们将凌霄出现异常行为的记录挑出来,然后将异常行为分类,并按类别再画出日期曲线图,希望可以找出异常行为发生的规律。
两位科学家找到的异常行为记录分成日常类、行为类、精神类三大种。日常类包括病人突然开始清洁身体、照镜子和打扮自己等;行为类包括出院子里散步、偶尔跟其他病人聊天、玩弄探病家属的狗只等;精神类包括梦呓、感情激动、流泪或愤怒等。
陈涛出示给我们看的一份图表据说是关于精神类的异常行为出现的日期排列表,他解释说在三份图表中他们只发现这一份算是有规律可言。
我看着那张曲线图,发现上面起伏的曲线弧度一个比一个小,我看向陈涛。
陈涛推推眼镜开始解释:“病人第一次发生精神类异常行为是梦呓,距离第二次的异常行为流泪相隔了120天,而第二次相距第一次行为发生是91天,第三次……66天。”
旁边的康柏插嘴:“听上去像是一个什么函数。”
罗熊猫点点头,“我们试着列出个数字式,就是n(2n-1),第一次跟第二次精神异常行为相距的天数,那里的n=8,第二次相距时间的n=7。”
我忍不住说:“真的这么巧?那我上次到病房……?”
陈涛答我:“n=5。”
我跳了起来:“才到了n=5?你们不是已经研究了快两年了么?”
陈涛道:“但是病人的精神异常行为在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它好像慢慢变得焦虑不安,也许是宿主已经无法适应它的需求。”
我想了想:“我到病房那天,病人外出散步,好像应该属于行为类异常。”
陈涛说:“在你到医院之前,病人在中午大闹病房,好像对环境极度不满意,想责骂护士,但是言词不清……”
康柏突然说:“那也许是那个病人身体已经太衰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