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镇国之宝(4 / 15)
神不宁地踏上征途,他并不会想到,这一次远征,他将打出他的成名之战,足以令天下民众震惊,让古今名将汗颜。
刘秀回首再看,刘縯的身影早已为山川树木阻断,刘秀忽然有了极度不祥的预感,莫非方才的分别,便是兄弟两人的最后一面?一念及此,刘秀泫然出涕,不能自已,一路草长莺飞,如助心中悲戚。
颍川之战,进行得异常顺利,几座大城——昆阳、定陵、郾,先后或降或破,皆归于汉军。每得一城,便意味着可观的战争红利,按照谁出力谁收获的战场潜原则,这些红利,将领们都可以笑纳进自己腰包。刘秀先后也缴获了大量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然而分毫不取,悉数转运回宛城前线,支援刘縯的攻宛之战。与此同时,刘秀在人才上也小有所得,攒下了他最初的嫡系:攻颍阳之时,颍阳人王霸,字元伯,率宾客来投刘秀,刘秀拜为椽史。攻襄城之时,襄城人傅俊,字子卫,以县亭长迎军,刘秀拜为校尉。攻郏城之时,南阳棘阳人马成,字君迁,率众来投,刘秀拜为安集掾。
【No.3 不败名帅】
汉军在颍川势如破竹,战报传到长安,王莽愁眉不展,颍川一失,洛阳立时门户洞开,暴露于汉军的锋刃之下。王莽大骂驻守在颍川的严尤、陈茂等人误国,个个行尸走肉,难当大任。骂完,又怅然起来,以帝国之大,竟然寻不出一位名将,堪能扫荡乱党,涤清乾坤,还帝国以太平安宁?此时此刻,王莽不禁分外怀念起老将廉丹来。呜呼,廉丹已死,国将安托?
其实,有一人威望更在廉丹之上,只是王莽本能地不愿想起。王莽的记忆,选择性地对此人进行了屏蔽。
此人便是号为不败名帅的王邑,王商之子,王莽共爷爷的堂弟。王莽不愿意想起王邑,缘于两人之间存有极深的芥蒂,这还要从十六年前的一场叛乱说起。
十六年前,时为居摄二年,新朝虽然尚未建立,但王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这一年秋日,东郡太守翟义拥立刘信为天子,起兵十万,讨伐王莽,天下震动。三辅闻风响应,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县,盗贼并发,首领赵明、霍鸿等人,自称将军,攻烧官寺,杀右辅都尉及斄令,聚众十余万人,转攻长安。战火冲天,在未央宫前殿便可望见。
当时的形势,比现在更为严峻。赤眉和汉军势力虽然更大,但毕竟离长安尚有千里之遥,而赵明、霍鸿等人,则已经兵临长安城下,随时可能攻陷长安。
当时的王莽,也比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