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长安之乱(2 / 15)
本年八月,赤眉军攻破长安,残破三辅。百姓仓皇而逃,不知所归,听闻邓禹兵强马壮,军纪谨严,于是望风相携,前来投奔。
前来投奔的百姓,每日多达千数。邓禹皆赐以酒食,善加安抚。邓禹有着高超的语言天赋,在太学四年,学会一口地道的长安官话,言谈之间,更是让百姓们有归家之感,备觉心安。
当初刘秀在洛阳任司隶校尉,关中的士绅长老们前往洛阳,恭请刘玄迁都长安,遍观更始诸将,唯独刘秀部属衣冠堂正,军容齐整,有大汉之威仪。从那时候起,刘秀就已经在关中留下了良好口碑。如今,关中的士绅长老们又亲眼见过了刘秀的大司徒邓禹,越发感激涕零,真心以为王师来降,关中有望。
这些士绅长老,都是当时的意见领袖,经过他们的有力鼓吹,邓禹的声望很快传遍关中,慕名而来的百姓越来越多,父老童稚,重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
本年十月,投奔者已号称百万之数。百姓皆劝邓禹,王师既兴,理应尽快光复旧都,不可坐视长安陷于赤眉军之手。邓禹麾下诸将也都劝邓禹速攻长安。
众议嚣嚣,邓禹却执意不从,道:“如今我兵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不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非能坚守长安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我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然后可图也。”
于是舍长安而不顾,引军北至栒邑,所到之处,郡县皆开门归降。
刘秀见邓禹对长安弃而不攻,下诏催促道:“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
在刘秀的部下当中,也只有邓禹敢于抗诏不从。邓禹打定主意,要坐等赤眉军自败,因此并不理会刘秀的诏书,你叫我往南,我偏往北,分遣将军攻上郡诸县,又命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守栒邑,自己则征兵引谷,归至大要。
邓禹不攻长安,就是竭力想避免和赤眉军正面决战,等着赤眉军自己内讧。然而不承想,赤眉军这边尚未内讧,邓禹这边却先内讧了起来。
邓禹留守栒邑的冯愔、宗歆二将,彼此不服,争权相攻。冯愔一怒之下,杀了宗歆,又怕邓禹报复,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率部反攻邓禹,为邓禹所败。
冯愔率众西奔天水,闯入隗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