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既得陇 (1)(21 / 23)
也并不动刀动枪。到了大营之前,马援便喊一声:“某某,你降还是不降?”对方答道:“不降呢。”马援也很爽快:“那好,Bye-bye,俺下次再来。”
窦融也致书隗嚣,力劝其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其书出自才子班彪之手笔,千载以下,读来依然大悲大怆。
以情动之,则曰:
〖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于沟壑。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幸赖天运少还,而将军复重于难,是使积疴不得遂瘳,幼孤将复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愍伤,言之可为酸鼻!庸人且犹不忍,况仁者乎?〗
以理晓之,则曰:
〖当今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计若失路不返,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忧人大过,以德取怨,知且以言获罪也。区区所献,惟将军省焉。〗
窦融之所以致书隗嚣,绝非自作多情,而是坚信自己说话的分量。他所掌控的河西五郡,如同利刃直指隗嚣的后背,他开口反对隗嚣造反,隗嚣无论如何都得掂量掂量。
然而,在隗嚣看来,他的陇山防线固若金汤,他造反都这么久了,刘秀也没能把他怎么样,尽管现在又多了一个窦融,但窦融以往的战绩表明,他只擅长打败仗,因此也不足为惧。隗嚣于是按下窦融之书,不答。
建武八年春,隗嚣大将王遵向来歙投降。来歙时拜中郎将,屯兵漆县,闻王遵来降,如获至宝,盛情相待,问攻陇之计。
王遵道:“陇山防线,首尾相连,诸将皆据要隘而守,实难攻破。”
来歙不肯放过,追问道:“难道就全无破绽不成?”
王遵道:“破绽倒有一个,然而其险无比,几乎与送死无异。”
来歙眼前一亮:“说!”
王遵只给了两个字:“略阳。”
来歙一听,眼神瞬即黯淡下来。
略阳城地处陇山正中,一旦攻取略阳,便能将隗嚣的陇山防御体系拦腰斩断,使其守军不能互救,然后即可分而破之。来歙何尝没有动过攻占略阳的念头,哪里还用王遵再来提醒,然而正面仰攻,只怕死伤再多,也未必能将略阳攻下。
王遵看出了来歙心思,笑着又给了两个字:“奇袭。”
来歙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