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0 / 13)
了风船,可是一去就没了音讯啊。我就盼他,盼哪,盼得自个儿手上的生意扔了,眼睛也搭上了……”
雨中,小酒馆门前的灯笼在风中摇摇摆摆。
暮色苍茫,淡淡的烟气笼罩了朱家峪村。朱家三口人伫立在老房子门口。老屋的门楼已经倾圮,院墙也已坍塌了,满院子的荒草在风中摇摆,仿佛在诉说三十年的时光。传文说:“咱家的房子好像矮了。”朱开山说:“那是因为你长大了。”文他娘唏嘘着几乎要哭出来,说:“多少回夜里头梦见咱这老屋啊!”朱开山一声轻叹道:“三十年了,总算又回来了!”传文说:“爹,房子都破成这个样了,还能修吗?”朱开山说:“修,再破也得修!这是咱老朱家的根哪!”
过了两日,传文置备好材料,从村里请了工匠,开始着手房上房下地修葺老屋。院子里放了一张小桌,朱开山和几个老汉坐在桌边,喝着茶,唠着嗑。朱开山慨叹道:“外头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啊!今早上,我出了家门,闻一口咱这儿的风,那个香啊,一路上的劳顿顿时没了,比喝上几大碗老酒都灵验。”一老汉问道:“老哥哥,这趟回来还走吗?”朱开山说:“哪能不走?一大家子人都在关外呢!不过早晚得回来呀。六十六的人了,说不准哪一天一口气就拔不上来了,这把老骨头可不能扔关外啊!还是那句话,叶落归根。”
文他娘炕上炕下忙着把从关东带来的各种山货分给老老少少的女人和孩子们。一中年妇女说:“老婶子,俺怎么看你富态了?”文他娘说:“你可真会说话,闯关东的人还能富态?到了冬天,想吃口萝卜白菜比上天摘星星都难!今个儿土豆倭瓜,明个儿倭瓜土豆,把你吃得腻腻歪歪。”一老太太说:“俺怎么听说关东山还有把孩子吊起来养的风俗,当真吗?”文他娘笑着说:“怎么还当真,就是真的!那关东山人口少,走多老远看不见个屯落,野兽还多呢!大白天那个熊瞎子都能溜达到屯子里来,不把小孩子装筐里吊房梁上行吗?还不都喂了野物了?”
外头朱开山说:“关东山是大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朝一入关的时候是不让关里的人去关外的,怕搅断了他们的龙脉。”一老汉问道:“那后来怎么开了禁呢?”朱开山说:“大清朝上百万的兵马入了关,关东这面人烟就稀少了,北面的老毛子,也就是俄国人乘虚而入,强占了咱中国黑龙江东的六十四个屯子,杀了无数的中国人。听说中国人的血把黑龙江都染红了。大清朝这才想起来从关内向关外输送人口。”一老汉说:“这么说来,闯关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