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4 / 21)
她骄傲,也有说她守节,什么闲话她都作耳边风,什么开导的话她也作耳边风。虽是相熟,却还是隔的,这也是正常。平安里的相熟中不知有多少隔,浑水里不知有多少大鱼。平安里的相熟都是不求甚解,浮皮潦草,表面上闹,底下还是寂寞,这寂寞是人不知,己也不知。日子就糊里糊涂地过下去。王琦瑶是糊涂一半。清楚一半,糊涂的那半供过,清楚的一半是供想。白天忙着应付各样的人和事,到了夜晚,关了灯,月光一下子跳到窗帘上,把那大朵大朵的花推近眼前,不想也要想。平安里的夜晚其实也是有许多想头的,只不过没有王琦瑶窗帘上的大花朵,映显不出来罢了。许多想头都是沉在心底,沉渣一般。全是叫生计熬炼的,挤子汁,沥干水,凝结成块,怎么样的激荡也泛不起来。王琦瑶还没到这一步,她的想头还有些枝叶花朵,在平安里黯淡的夜里,闪出些光亮来。
7.熟客
常来的人中间,有一个人称严家师母的,更是常来一些。她也是住平安里,弄底的,独门独户的一幢。她三十六七岁的年纪,最大的儿子倒有十九岁了,在同济读建筑。她家先生一九四九年前是一丬灯泡厂的厂主,公私合营后做了副厂长,照严家师母的话。就是摆摆样子的。严家师母在平常的日子,也描眉毛,抹口红。一穿翠绿色的短夹袄,下面是舍味呢的西装裤。她在弄堂里走过,人们便都停了说话,将目光转向她。她刚昂然不理会,进出如入无人之境。她家的儿女也不与邻人家的孩子嬉戏玩耍,严先生更是汽车进,汽车出,多年来,连他的面目都没看真切过。严家的浪姨是不让随便出来的,又换得勤,所以就连她家姐姨,也像是骄傲的,与人们并不相识。严家师母每逢星期一和四,到王琦瑶这里打一种进口的防止感冒的营养针。她第一眼见王峡瑶,心中便暗暗惊讶,她想,这女人定是有些来历。王琦瑶一举一动,一衣一食,都在告诉她隐情,这隐情是繁华场上的。她只这一眼就把王琦瑶视作了可亲可近。严家师母在平安里始终感到委屈,住在这里全为了房价便宜,因严先生是克勤克俭的人。为此她没少发牢骚,严先生枕头上也立下千般愿,万般誓,不料公私合营,产业都归了国家,能保住一处私房就是天恩地恩,花园洋房终成泡影。严家师母在平安里总是鹤立鸡群,看别人都是下人一般,没一个可与她平起平坐。现在,三十九号住进一个王琦瑶,不由她又惊又喜,还使她有同病相怜之感。也不管王琦瑶同意不同意,便做起她的座上客。
严家师母总是在下午两点钟以后来王琦瑶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