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勿忘三途苦(5)(3 / 5)
奚一下子就哭了。
还是有的。二哥你看,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是给我留了东西……
傅侗文想帮她擦眼泪,她摇头,轻声喃喃:“没事,我没事。”
既然要哭,就在今日把该流完的泪都流尽。
她凝注相片里的二哥,还有自己的那张,总想要说点什么。
“这张黑白相片,是我十岁生辰时,二哥请一位日本相师到家里照的,”她道,“我二哥那个人,你若见到他,定会引为知己。他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过,读书时同期的中国同学都受到日本人的歧视,绝大多数都退学了。最后那批人里,只有两人毕业,其中一个就是我二哥。”
从军校毕业后,沈家二公子没从军,反倒跟随父亲学做了生意。
“他是做革命的,一定是,”沈奚倾尽全力回忆所有的细节,“他有一把刀,刀上雕着花,还刻着‘共和’。那把刀只有我见过……是被我无意间翻到的。”
清朝末年,追求“共和”的都是革命党。
不会有错。
二哥不喜女色,所以不像其它留洋的人,总要在婚事上和家人抗争一番。他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经给父亲来信,表示听从家里人安排婚姻。后来和那位小姐初相见,是在媒人和长辈安排下,在沈家见的,约会三次,两家下人们都跟着。
三次后,定了亲事,只等着成亲。
她曾私下问二哥对那位小姐的喜爱有多深,他笑着说:二哥是不谈感情的人。
当时她不不懂,现在想来——
杀人的刀上,雕着花。
是刀的主人心中还有温柔意,只是一腔温柔都给了民族。
窗边的竹帘子被秋风吹着,啪嗒、啪嗒地敲着窗台。
沈奚把相片一张张塞回到棕色信封里,摺好封口,再拆第二封信。
信纸拿出,她迟迟不敢打开。信纸在手里握了许久,手指沿信纸的折痕,一遍遍地捋过,最后还是展开了。其实她对父亲的笔迹并不熟悉,若不是傅侗文说,她一定猜不到这是父亲所写的信。哪怕是措辞用句,她都觉得陌生。
侗文小友:
俗事缠身,久疏音敬。
小友来信,稍快人意。今局势阔远,但国力孱弱,生气销沉,吾惜小友之英才,不能为革命所用。吾与小友之往来非虚伪……
她读着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