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7 / 8)
好名声的事情,他们都会插上一脚。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真心为国为民之人。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对于他们这种直谏的行为,都很考验皇帝的耐心。
先帝在位时,因为不爱打理朝政,所以不少言官又是直谏又是以头抢地的,只可惜这种行为对先帝完全没用,他该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他死后的谥号与庙号,听起来都不太那么像明君的样子。
言官们本以为新帝登基后,必然不像先帝那样了。结果他们只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新帝登基后,确实不像先帝在位时那般昏庸,亲政后更是勤政爱民,颇有建树。
可是这位他不走寻常路啊,言官再跳脚,再以死相逼,这位都不会动怒,反而淡定的看着。等到下次上朝,言官还想再多说,当今就会找出一堆这位言官的黑历史,把他弄得名声扫地,斯文不再。
要说当今不爱听忠臣良言,那也不是,有些时候他还是会积极采纳的。所以这也导致言官们的心情犹如坐云霄飞车,一时好一时坏。
今天言官要直谏的是关于皇后住在紫宸殿这件事,虽然这是皇上的私事,但是在言官看来,皇帝的家事亦是国事,他们说上几句也是无妨。
“陛下,皇后进宫三月有余,至今仍住在紫宸殿中,微臣以为,此举不合祖宗规矩,”言官甲痛心疾首道,“还请皇上不要沉迷于男女之事,让皇后迁出紫宸殿。”
站在他旁边的官员抬头看了看皇上的脸色,默默无言的挪动着小碎步,离这位言官远了一点点。
你说这种事情,没事提出来干什么?没见李相张相都没有开过口吗,你一个小小的言官,是有多想不开,才对陛下的私事指手画脚?
就算你想青史留名,也不该挑着这件事来谏言啊?
难道史书上记载一笔,德隆某年某月,某言官因让皇帝皇后分居而引得皇上大怒,被皇上夺去乌纱帽云云,很光荣?
让后世看了,也只会觉得这言官多半有病,吃饱了撑着闲得慌,才去管这种事。
如果皇上沉迷女色,后宫妃嫔如云,你去谏言,留在史书上也算是个美名。今天这种情况,完全跟沉迷美色是两码事啊。
再说了,你这会儿在朝堂上说得痛快,出去以后也不怕被顾家兄弟套麻袋?
“皇后乃一国之母,迁宫不是小事,怎么能轻易搬动?”晋鞅淡淡开口道,“此事朕自有主意,尔等不必再多言。”
“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