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3 / 5)
创作”找个由头,比如想写《泰坦尼克号》时,他会特意找游轮撞击冰山的新闻,然后状似不经意地表现出受到启发的样子,然后再过不久,《泰坦尼克号》剧本新鲜出炉!
这样,当记者询问他为何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时,他就可以将之前看新闻的事说出来,然后装bility地来一句:生活处处是灵感,做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会给你以丰厚的回馈~
正因为他这个习惯,佩吉和那个女编剧每次发现他好像“又有灵感”时,都会装作好奇地追问,设法套出他的具体创意,而对于情人们的好奇心,主角从来都是大方的满足。
当然,想要炫耀是其一,受前世影响,下意识地信任她们,知道她们不会在得知了创意后据为己有是其二。再说,就算她们知道了创意,也无法像他一样迅速地将创意变成成熟的作品。
所以主角对佩吉和女编剧从不设防。
也因此,佩吉才会得知主角最新的小说计划,然后通知了那位科幻作家。
得知这个消息,科幻作家立刻改变了策略。他没有将稿子交给相熟的出版社,而是换了笔名,然后找了其他出版社,然后刻意让出版社的人隐瞒了自己的身份,甚至为了让出版速度快一些,不惜将稿子自费出版。
甚至都没来得及找人校对错字和制作封面,更别说像以往的书那样大加宣传,他只是用他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将书出版,而且是用一个没有读者认可的新笔名悄悄地出版——他甚至还更改了原定的书名,用了个与内容几乎完全不搭的书名——《小偷》,只是在书的内页、在后记中,表示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弃用了原书名,并附上了原书名。
世上没那么多奇迹,新笔名、封面简陋、错字迭出、自费出版,再加上没有任何宣传,毫无疑问地,《小偷》像无数自费出版的书一样无声无息地上市,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几乎没有掀起丝毫波澜。尤其这本书的总印量只有一千本,卖出的数量则只有不到一百本,相比科幻作家其他书的销量,简直少地不能更可怜。
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没有引起主角的注意。
于是,就在科幻作家悄无声息地将书出版后的几天,主角在电视访谈中表示最近又有了灵感,想要创作一部以行星生命为题材的科幻小说。
三个月后,主角的“最新科幻小说”《行星之死》(The Death of Planet)问世。
《小偷》的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