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5 / 9)
至熄灯了还要躲进被窝里看存进手机里的小说,然后嘤嘤地哭着,让宿舍其他人莫名其妙以为她失恋了。
肖蓉则专程打电话说她真是够“恨”,还惆怅地发来几条略微文艺地短信,感叹这结局的怅然失落和几分必然。
不过肖蓉似乎作为电影艺术工作者,“恨”过之后“爱”很快萌生。她迅速从怅然的情绪中脱胎换骨,对但如玉敢于在如今的时代,把这样一个受欢迎的作品以这种方式完结表示敬佩。并由衷认为,这样的结尾并不突然突兀,也并不是刻意为了让读者不舒服而如此安排。
还是那句话,一切似乎早已注定。有此结局不过顺理成章顺其自然罢了。
甚至连在前不久刚刚捧读自己女儿作品的贺雨婷,也是在读完结局之后许久脱不出情绪来。常常幽怨地看着但如意,似乎是在埋怨她做了这样的结尾。
但如玉被这些反馈包围,忽然犹豫要不要写阿法尔的故事了。因为如果写下去,到最后的结局必然又会被说“虐”。
而且这种虐只会比之前更甚。
当然这退缩的念头也只是一瞬闪过。毕竟她早已想好了用文字承载那一段记忆,如今刚刚开始怎么能就这样草草了结?
如玉姑娘:除了结局比较虐,还有其他反馈意见吗?盟约那边怎么说?
火因:qaq没有了。据我所知,乔总编也看得极为惆怅,好几天上班都没精神。
如玉姑娘:汗,太夸张了。
火因:对了,盟约要你的长微博稿子,写好了吗?
如玉姑娘:写了三篇,都不长,每篇一两千字。题材还是之前跟你说过的欧洲历史文化相关、吸血鬼的历史相关。
火因:足够了!估计这都太长……你直接发给刘语还是先传给我,我再给他?
但如玉想了想直接传给火因,道:“你们商量一下吧,回头告诉我什么时候发。”
----
盟约方面很快反馈,让如玉姑娘这个周末把第一篇关于欧洲17世纪的社会面貌和风俗的长微博发出来。这篇微博深入浅出,并没有做过多的论述性宣讲,而是以但如玉比较擅长的方式,通过描写、小故事、民间传说等方式,将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做了描述。
但如玉发微博之后,也在自己当天的更新中提到了这一篇微博。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想了解更多那时候的事,这两天抽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