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娘家住对月(8 / 9)
到了地方上,遇上世家旁支出身的同僚,同在官场其实也会来往,温宥娘要嫁给余庆年,也不会没人请出门子交往。
温宥娘却没觉得有什么,只跟六太夫人笑着道:“他们郎情妾意的,这是做好事儿呢。谋外放也好,周家娘子心里有数,日子倒也好过。”
京中权贵多如狗,没有根基的庶族还不如在外面谋外放,虽各州许多总政务军务也把持在世家手中,然而皇权也并非纸糊的,各州下面各县的县令调动任命也得报上来吏部审批,其实比要在京城中自由得多,也安稳得多。
六太夫人就道:“如今庶族的出路多了,连上门女婿都能科举,好好经营个几百年也当是个小世家。陛下到底是陛下,为天下苍生做了许多好事儿呢。”
温宥娘却是没应声,上门女婿能科举这事儿,有其两面性。从拓宽庶族科举的角度来看,能多一条渠道自然有好处。
可坏处就在于,人都是利己的。当今为了壮大庶族,利用庶族在朝堂上取代世家,好集中皇权。可到了庶族那里,就少不得有些人借此获利了。
譬如关州与江州,江州富庶多书院,学子百千,取举子算得上是百千取其一。而关州远在西北,条件艰苦,百姓稀少,能读书的就更少,整个州在取举子之时,恐怕百十取一都可能。
如今上门女婿的地位被提升,少不得入江州这等地方的学子为了中举,而远赴关州这种地方去当个上门女婿好占制度漏洞的便宜。进而打压本地学子,去吞本地学子的名额。
与现代的高考移民一样,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考试的公平,迟早也会被氏族拿来做筏子破坏,或者许多庶族读书人自己都不愿意了将闹出来。
在晚上休息时,孟世子听得温宥娘这么说,就道:“陛下愿意抬举他们,以后庶族读书人的日子说不得越过越好。就算是吃亏,也是他们庶族读书人自己吃自己人的亏,总占不到勋贵跟世家的头上。”
温 宥娘却是道:“话虽是这般说,不过陛下不是最近还闹着要将官职重新分过?一品下面设了从一品,二品下面有个从二品。这些都是在为庶族铺路呢。你且等着看, 这一条通过了,少不得立马就等着各州放宽取举子的人数限制,然后在朝中填充庶族官员进去。世家人再多,也多不过庶族去,最后世家总归是要被庶族取代的。”
这些东西,孟世子听不明白,却是能感觉到危机感,却又无能为力,只道:“你且放心罢,各世家也不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