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再见(2 / 5)
百七十六斤,这其中还包括了上交粮在内。”
赵金云接过话头:“沈旭跃同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村的人均产粮是三百七十六斤,但是分摊到各人头上,还不到这个数目,大部分人家里粮食不够吃。粮食为什么这么少,这原因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们村的耕地面积太少,所以,我们要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怎么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那就应该扩大耕地面积。我们村委会通过商议,提议将茶园在今年内彻底清除干净,修建成梯田,以提高粮食产量。”
这个提议一说,场下的人全都交头接耳起来。本来茶叶是他们月亮湾甚至整个县的主产,大跃进时期,接到上级通知,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茶叶产量,于是很多产茶大村将茶园铲除,改为耕地。当时月亮湾的村主任和支书认为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全都清掉,竭尽全力保留下了最大的一片茶山,并争取到每年为公家提供茶叶的份额,茶园才得以保存下来。
运动期间,整个茶叶需求量减少,月亮湾的茶叶量产额也被削减。没有了茶叶收入,人们的生活全都依赖粮食,生活才日益困顿起来。走马上任两年的赵金云便将目光投向了茶山,他想铲除茶园,以此换取粮食产量,以表现他的政绩。
沈旭跃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踊跃发言,这个决定虽然在村委会表决过了,但是我们依旧要集思广益,集合大家的意见和智慧,看看有没有更合理的办法。”
大部分处于当时代的人,都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任务,当然不会考虑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不会提前预知到,运动马上就要结束,再过几年,就会分田产到户,到时候人们愁的不是填肚子,而是缺钱花的问题了。
赵明月当然知道这个事情这样处理不行,铲掉茶园,这两年内可能让人们能够多分一口口粮,但是再过几年,那就是他们村贫穷的根源了,因为世事从来都是破坏容易再立难。田产一分,人心一散,到时候谁还有那个号召力和财力物力,拉着大家将茶园重新再建起来呢。
但是赵明月也知道,这事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得私下里各个攻破,赵明月活了半辈子,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不会在这个说一句都可能落下罪名的年代,站出来傻乎乎地说她反对。她反对有什么用,一个丫头片子,别人只会当她爱出风头罢了。
好在在场的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意见,人们对茶园的感情要比赵金云对茶园的感情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