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锐出仕(5 / 7)
,想要不立嫡长的投机之臣。
宗室之首的项城王楚濂,以及身为礼部尚书的陆元皓,也是支持二皇子的。
这两人站在这个立场也十分正常,楚濂自楚应元之事后就不可能支持大皇子了,而陆元皓与项城王府有姻亲,被说动支持二皇子也很正常。
一时间,朝上对于立储之事争得不可开交,刘家更是把大皇子喜欢微服私访的事情拿出来说,认为他性格浮躁,不利于社稷。
其实这就是在变相的责怪楚承宣曾经有逼死堂兄的不仁之行了。因为京中只要有些渠道的人家,都知道当年李锐顶罪是怎么回事。
楚睿一听到这话脸色就不好,就和所有人普通的家长一样,自家孩子再不好自己打骂可以,别说说不仁不德就不行。
虽然皇帝也很奇怪为何今天张家那帮子人一点反击的意思都没有,但作为皇帝,自然是不会眼见着朝会失控的。
他给了前排的李茂一个眼色。
李茂正在欣慰与晋国公听进去了他的话,突然看到了皇帝的小动作,立刻全身抖擞,往前踏了一步,开始进谏。
李茂之前早已接到了皇帝的指示,在家中和陈轶、吴玉舟两位幕僚长拟了奏言,此时胸中已有腹稿,说起谏言来自然是有理有据,又合情合理。
李茂站出来,剩下观望的勋贵派就如同得到了指示,立刻也纷纷拥护大皇子。
反正几位皇子都是世家大族之后,选谁对勋贵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李国公说大皇子好,那一定是领会了圣上的某种意思,他们自然是跟着首领走。
楚睿已经通过这次大朝看清了各方势力的站队,遂也不在啰嗦,就在这大朝上定下了太子为大皇子楚承宣继承。
由于东宫有一套自己的属官人马,楚睿便只封了晋国公张诺为太子太师,信国公李茂为太子太傅,神策将军秦锋为太子太保,其他属官须得百官多次商讨后再定。
东宫属官就是未来朝廷的预备役,乃是重中之重,不可随便乱定。
既然太子已定,按规矩,二皇子和其他几个皇子十六岁后就要离开东宫,一旦封了爵位就去封地。按照大楚不待见藩王的惯例,即使是亲子,怕是一开始也封不到亲王,只能做个郡王,被封到什么穷乡僻壤去。
楚承宣从今日起就要搬出上阳殿,住进东宫的主殿“明德殿”,成为东宫之主。
项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