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李钊之心(2 / 7)
的消耗,我们的粮食只能坚持十六个月左右。这不包括赈济战争中的灾民的。而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关北正在征战,春耕秋收全部耽误,战乱地区还要减免赋税,战时囤粮是各地的习惯,不光是大族,就连百姓也囤积,市面上粮食越来越少,银钱越来越贱,比之市直高抬价例,赢落官钱……”
“各位大人,小官是以最低限度算的粮食消耗,这还不包括各位的俸禄。”李钊低头一笑,有些幸灾乐祸。
大楚支付官员的薪水是禄米加禄银,禄米才是最大的组成部分,官员吃不掉的就拿出去约掉,换成银钱。但大部分人家禄米都留下了,自己吃不掉,还有下人不是嘛。
如果官员禄米发不下来了,他们就得花银子出去买,可如今银贱米贵,无形中就等于工资降了。
达官贵人当然不在乎那点俸禄,可是大部分中等品级的官员还是指望着俸禄过活的。若是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谁站在他们身后支持?
李钊的话一出,朝中一片静寂。
顾卿站在楚承平的身侧,感慨于李钊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
想当初他替自己算账的时候,她还想着他若是能凭借算学在朝中谋一个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吏,凭着李茂的地位和影响,也能让他当个小官,总算不辜负他家人希望他“当官”的厚望。
想不到跟了一个名师以后,这个孩子连通货膨胀和市场规律都学会了,甚至还有些后世精算师的影子。
这些古人并不重视商业,也认为这些事情“有辱斯文”,所以看不到李钊的能耐。李钊的本事在乱世和动荡的时期只会越来越被人需要,陈四清确实是个好老师,教会了这个孩子足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难怪李锐放心把自己外面的铺子都交给李钊“练手”。只是可惜洛阳东西二市尽毁于大火,李家想来财产也是缩水不少,毕竟原来李蒙买的都是京城的商铺。
啊哈哈哈,这么一想,自己真是个机智的老奶奶哇!
他们家在齐云山里放的金银珠宝可以派上用场了!还有当初要求抄录的微霜堂的书!
也不知道张素衣陪嫁那些抄了没有!
李茂见大家已经察觉出南北对峙严重的一面了,立刻趁机提出昨日和齐邵的盘算。
齐邵分析了江南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安危,相反还会拼死保护皇帝的一二三四五条,李茂则提出沿路有多少兵马可以随同一起护驾,羯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