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分飞(上)(2 / 4)
许久,也不见宁儿出来。
心中起疑,她们去查看,却发现宁儿已经不在房中。
二人不敢告知韦氏,忙四处寻找,未多时,却见宁儿从廊下走来。
“娘子!”侍婢们如释重负,走上前去,“娘子去了何处?教我等好找!”
宁儿却没有答应,怔怔的,面色苍白。
“娘子?”一人疑惑地看她。
“回去吧。”宁儿的声音低低的,听着发虚。
侍婢们相觑,一人盯着宁儿的脸,吃惊道:“娘子面色不好,不适么?”
另一人伸手摸摸她的额头,又拉过她的手:“呀,怎么这么凉!”
宁儿没有答话。
侍婢们不敢怠慢,连忙带她回大殿里。可没走两步,忽而听得“咚”一声。
宁儿双目紧闭,已经晕厥在地。
天昏地暗,她沉沦的意识中,只有邵稹那信上最后的言语——
但愿你岁月安好,虽相隔天涯,我心中已是知足,别无他求。
邵稹敬上。
阳光猛烈,炙烤着茫茫大地。
砾石构作地面,泛着金黄而枯燥的颜色,风又热又干,似乎要将行走在天地之间的人畜烤干。
可即便如此,往西域的商旅仍是源源不绝。出了沙洲,到达焉耆指日可待,骆驼队伍慢慢悠悠,如同沙海间的舟楫,驼铃声洒了一路。
“要是有一场雨就好了。”胡人石儿罗望着天空,取下水囊喝一口水。
他的伯父走在前面,回头看看他,道:“水要省着点喝,还有两日路程才能找到泉水。”
石儿罗应一声,片刻,看向旁边那个沉默的年轻汉人,把水囊递过去,用生硬的汉话道:“喝么?”
年轻人看向他,笑笑,摇摇头。
石儿罗把水囊收了起来。
这个年轻人,是在肃州加入的。
那天夜里,伯父领着他来,第二日就跟着他们出发了。
虽然此人文牒名姓俱全,但是商旅里的人都知晓,这些是假的。
这年轻人生得眉目俊朗,手脚勤快,遇到苦处也从不抱怨,伯父对还算满意。不过,他不怎么说话,石儿罗有时好奇,想跟他套些话,年轻人却大多笑笑,并不答话。
一阵风吹来,卷着沙尘,众人忙捂紧口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