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远乡来客(3 / 5)
练兵的事情忙着,是婉如派了少许人下山去推销自己家的“金波玉露”、细盐、蔗糖和纸张,而后换了些小玩意儿和金银,肖阳是个不贪财的因此也不怎么在意。
如今,看着居然有从西南腹地最偏远处都来了人“赶街”,他才恍然醒悟,原来自己驻扎的地方竟是个赫赫有名的蛮汉“通商口岸”!
原先还有些小得意,这些送礼的人即便不是各个部落头人派的心腹,也是有些身份的头人儿女,稍一思索才得知他们并非专程来给自己送礼拉关系,而是“赶街”时听说有他这么个人,顺带拜访一下。
得知实情后肖阳也没觉得过于失望,与实际利益相比,个人名望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这里有自发组成的集市,那就能发展为固定的边贸互市,寻合适的地方开始商铺后这种交易就可不拘于两个月一次。
随时随刻的贸易对边地的经济发展极为有利,还可借此传递各种农耕、酿造、木工等技艺信息。
当清扫了贪官污吏,治下民众又经济富裕而物质充足时,谁还吃饱了撑的去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这蒙州防御使即可不费吹灰之力就维系本地的长治久安。
甚至,还可开设钱庄便于众人兑换货币,西南地区通用的钱币是贝币、金银、锦帛甚至盐块。
婉如一开始就在用自家生产的细盐、兽糖向卢鹿人兑换金、银,却只是寻常物资交换的以物易物罢了,量比较少赚不了什么,若是开了钱庄,便能正大光明的以别人稀罕的盐、糖、锦帛换取滇地部落中司空见惯的金银等物,比自己开矿还安全、划算。
还有修路,与其自己安排人手辛辛苦苦的四处修路,不如说动了别的部落一起开工,咱们主要出技术和水泥等必备材料,他们出劳力。
想到此处,肖阳忍住了心中火一样的激情,不急不躁的接待着各个部落的使者,在通译的帮助下与他们亲切交谈,希望慢慢拉拢关系并且灌输自己的想法。
婉如虽在后面寝室待着,却也时刻关注夫君那头的情况,听说前面待客的大木屋中乌压压坐了一厅的人,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郑恭亮和温子辰已是边地出了名的皇亲贵胄,有时出门竟会被人看猴似的围观,温七的私塾也越来越多孩子报名就读,场地都搬到了山下去,为限制人数还开始收束脩。
因而,等闲客人不值当请他们出来接待,如今那边一群人身份有高有低又是随意拜访,不曾指名道姓的求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