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王氏争婿(1 / 3)
第二天一大早,探明魏清源心意的赵世华便让顾宛娘去容氏那里回话。
容氏和赵杏儿显然也都很满意。
容氏虽然觉得给人当继室不好,但一来魏清源已经有了功名,二来人年轻,三来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样的继室还是可以当的。无论将来魏清源是继续参加科考还是开馆授徒,总不会饿着自家女儿的。
平安镇距离西林镇并不远,吃了早饭,赵世华便出去找了一辆牛车来,亲自将魏清源送了回去,顺便也了解一下魏家的情况。
原来,魏家也算是书香世家了,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在当地颇有名气,在举荐制的时候,倒是做过几任小官,积攒了一份不薄的家业。但自从大隋开科取士之后,魏家几代先祖都只在家里死读书,不肯出去参加科举,也不事稼穑,魏家就逐渐没落下来,到最后只能开馆授徒,以养活一家老小。
到了魏清源这一代,父亲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家业败落得更加厉害。为了让儿子读书,魏母刘氏这些年将祖上传下来的地都卖得差不多了,平时就做些女红换点钱度日。
但魏家的老宅却非同一般的农家小院。
那是一个大大的两进的院子。走进院门,前面是一个小花园,种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但都长得高大茂盛,其中有两棵白玉兰很是罕见。而后是一排三间大瓦房,其中一间修得尤其宽敞,窗户开得也大,是以前魏清源的祖父和父亲用来开馆授徒的;旁边有一间小书房,是平日里批改作业和休息的地方;另外还有一间茶水房,孩子们渴了饿了去那边吃,孩子家里来人看望也在那间屋子暂时休息。另外,靠着院墙角门那边还有一间茅草房,估计是给孩子们用的茅房。
绕过回廊,是一个大大的后花园,里面没有种菜,而是种的花和大树。这些大树都很高大,其中一棵黄桷树长得又大又茂盛,只怕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另外的梅树梨树看起来也有很多年了;倒是那棵桃树年份不大,;还有一棵桑树,一株油桐,估计也有十多二十年了。
后花园的树木繁盛,将后面的一进院子遮了个七七八八。穿过花园里曲折的石子路,这才看到前面是一栋古旧的土瓦房,中间一间大厅房,两边两明两暗四间厢房,后面是厨房、柴房和厕所浴室。园子靠院墙边还有一个马棚,不过里面没有马,屋檐下有一个竹编的大大的鸡笼,只是没有在院子里看到鸡,整个院子都干干净净的。
原来,院子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