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初计(2 / 4)
必然举荐贤弟,不令贤才遗于野!” 对这句话,俞国振敬谢不敏,在他眼中,这个皇朝,从皇帝皇族,到官僚士绅,整个统治阶层都已经烂透了,即使他有穿越者的优势,也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这个皇朝。 要想救国,必须另起炉灶! 方以智没有把俞国振的推辞当真,这世上哪有人不愿意出仕当官的呢! “五少爷,二老爷、五老爷请你回镇,有要事相商。” 仆人恭恭敬敬地对着俞国振,甚至不大敢抬眼看他,这是难免的事情,被石灰硝过的李进宝、肖十郎的头颅,至今还挂在无为县城门口。 “知道了。”俞国振淡淡地说了一句,望着已经渐渐远去的四明瓦大船船影,还有站在船尾处向他挥手的方以智,他微微叹了口气。 方以智确实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儒生之一,这几天的交往,两人在一些方面谈得很投机,但同时也在另一些方面有过激烈的争执。 比如说,方以智要把所有的自然之学都归结到《易经》之中,俞国振觉得这有些强人所难。 另外,在对待东林党与阉党的态度上,两人的观点也略有差别,只不过俞国振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态度。 阉党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东林党难道就高尚到哪儿去了么?或者说,现在的东林党,能比阉党高明到哪儿去? 自崇祯皇帝登基除去魏忠贤及其同伙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年时间,东林之人受重用的并不少,可是他们所作所为,对大明有多少帮助? 党同伐异,积极无比,争权夺利,踊跃参与,但要他们为国库掏出哪怕一个铜子儿,他们都要哭爹喊娘大叫与民夺利。 甚至连方以智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 “方以智在东林当中是比较开明任事的,都是这个样子……看来东林是不能指望了。”俞国振心中暗想。 在他最初的计划中,原本有借助方以智将东林收为己用的想法,但现在,这个想法变了。 “不知二伯五叔召唤我来有什么吩咐。”回到襄安镇中,俞国振问道。 俞宜勤眉开眼笑招呼他坐下,俞国振倒还保持着恭敬,没有立刻坐下来。他这个模样,让俞宜轩非常满意,忍不住赞赏地点了点头。 “我们商议了一下,国振,你现在还年轻,俞家的族长位置,你还不适合,但对外我还算是俞家的族长,对内,俞家的人、财、物,全由你支配。”俞宜勤见他始终不坐下,只能开口直奔主题。 虽然有心理准备,可这句话听到耳中,俞国振还是露出惊讶之色。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堂伯堂叔同意在艹练家丁上对自己进行配合,再在财力上给予自己支持,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没有想到的是,俞宜勤与俞宜轩做出这样的决断! 只是俞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