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般皆下品(3 / 5)
范进这个村里唯的脱产书生面前,家中唯的劳动力范母,却只肯喝些红薯粥。
还不到四十岁的母亲,手上已经满是老茧,头上鬓角,也多出了不少白,腰板微微驼,身上的土布袄裙满是补丁。这切都源自于贫穷,贫穷,就是范进或者说整个村庄最大的敌人。
母亲端起碗,却并不肯吃,而是监督着范进用饭。直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掉手里的东西,母亲的脸上才绽开笑容,连带那稀薄的粥也喝的格外有味道。
这粗砺的食物!
时下的玉米,还被称为番麦,因为其产量较高,与被成为番薯的红薯样在广州这个沿海城市的乡村,些农民愿意尝试着种植。范家没有壮劳力,就更得在粮食上想办法,所以范母算是村里最早种番麦、番薯那部分人。这些化外杂粮,走上范家这等贫苦人家的餐桌,也就不足为怪。
“扬州梦虽然好,却总归是要醒的。”范进每当端起饭碗,就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吃喝不愁的生活。在那世,他虽然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是依旧可以在京剧团拿份过得去的工资,在自己的祖宅拆迁,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后,更是靠着补偿金陡然而富,过上了足以称为豪奢的生活。
谈不到掷千金,可凭借着数字惊人的补偿款,加上自己没有不良嗜好,吃好喝好总归是做的到。山珍海味吃了不知多少的他,在那世根本不会对这种粗粮多看眼。却没想到,现在自己不但吃不上肉,就算是想要做到母子温饱,都是如此艰难。
曾经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注定回不去,早已经随遇而安的范进,已经不想着怎么逆天改命,或者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现代社会。既然成为了儒林世界里那位范进,那就只能认命。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够舒坦的活下去,即使物质享受不能和前世相比,在这世里,也要成为个吃喝不愁的富翁才对的起自己。
范进眼下的家世即便是以大明人的角度看,也只能用贫寒来形容。父亲早丧,家里又没有其他子嗣,缺乏劳力的农民家庭,就注定贫困。
范母虽然是个勤劳而又会持家的妇人,并愿意把全部的爱都给儿子,但终究没有变出财富的神灯,无法给范进他想要的切。就算是个小小的鸡蛋,对范家而言,都是要咬咬牙才能吃得起的奢侈生物。
范进固然两世为人,但是其前世的生活技能,在这世大多无法转化为经济收入,要靠所谓前世记忆来改变生活,在当下并不容易做到。
广州有靠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