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6 / 22)
只全部换上了203毫米主炮,摇身一变成了重巡洋舰!而在17年初,“节气”级有了新的对手,那就是日本的“利根”级重巡洋舰。
相对而言,“节气”级的主要任务实际上不是防空,而是在正规海战中对付日本的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等等,为战列舰护航。因此,“节气”级要求具有强大的火力,还必须得将排水量限制在8000吨(标排)。结果,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了一点上,那就是200毫米主炮的威力。
如果使用240毫米主炮(这实际上是为“节气”级后面的重巡洋舰设计的)的话,排水量必然突破8000吨,而且也将受到条约的限制。帝国海军重巡洋舰的标准装备就是200毫米主炮(之前就是主力舰上的副炮)。要限制排水量,不违反条约的限制,那么就只能在200毫米主炮的威力上做文章了。
到18年年底,改进后采用50倍口径的新型200毫米舰炮才研制成功。新舰炮采用了高压设计,增大了药室的容积,增加了发射药,同时延长了火炮身管(后期提高到了62倍口径),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这实际上是为240毫米舰炮准备的生产工艺),使用了更好的穿甲弹。新炮的威力比以前的200毫米舰炮提高了近三成,满足了海军的需要(八海里距离上可以对付日本的重巡洋舰),因此,“节气”级的设计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18年底,第一批八艘节气级分别在四家造船厂铺设龙骨(帝国海军的一惯方式,在设计完成之后,就找几家造船厂一起建造,这样就可以保证有足够多的战舰加入海军,同时大批量订购战舰的零件,也能够降低成本),19年底,这八艘战舰下水,于次年五月完成栖装,接着开始海试。
这时候,“节气”级在设计上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要在有限的舰体内装备威力巨大的火炮,同时保证战舰有足够的生存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随即,八艘战舰全部返回船厂进行大概,增加了500吨装甲(排水量提高到了8500吨),以改善战舰的生存力。整个改装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0年中期。
21年战争爆发时,首批“节气”级重巡洋舰正在进行第二轮改装,其中就包括了增加副炮的数量,并且确定能否安装使用雷达。整个改装一直持续到了22年初,最后全面增强了防空力量,其中数艘还加装了雷达。而此时,第二批八艘也即将下水。
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8500吨,满载排水量12000吨(巨大的弹药,燃料装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